翻墙:http://tinyurl.com/3e3k442 全文:http://is.gd/1SzG66 【大纪元2012年03月14日讯】一篇署名新华社记者批判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重庆模式的文章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这位记者抨击重庆模式"劫富、共贫、假大空",薄熙来所谓2011年的重庆经济数据都是虚假的,凭空捏造的。 美国之音13日报道,被多家海外和中国国内的网站、论坛转发的这篇文章抨击重庆模式"劫富、共贫、假大空"。文章的署名作者是新华社记者周方。周方在文中不仅质疑薄熙来在"两会"上提供的重庆市各项经济数据,还猛烈抨击薄的"唱红打黑"模式。 周方表示,薄熙来提供的2011年的经济数据比2007年翻了一番,其目的是为了显示"重庆模式"的优越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数字都是虚假的,凭空捏造的。周方还说,薄熙来"唱红打黑"是为了制造虚假的"共富",以达到稳定社会、欺骗当地百姓、舆论和中央的目的。 周方抨击重庆模式的文章的确并非新华社的正式发文,是发布在他的个人博客上的,不过这篇文章目前已经被删除。 美国之音记者查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旗下的中国记者网。该网站2007年7月的注销公告显示,新华通讯社的周方已于2007年7月23日"调离采编岗位"。 王立军事件标志"重庆模式"破产 分析认为,王立军事件标志着以"唱红打黑"为标签的"重庆模式"的破产。过去两年,"重庆模式"的出台,中共一些媒体曾给予极高地位的解读,以及该模式与广东模式的"价值取向对决",成了海内外评论中国的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什么人愿意戴上"重庆模式"发明家的桂冠。就连薄熙来自己也改口称"重庆摸索"。 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副教授则表示,重庆模式说到底与现行中国模式没有区别,只是其一个亚种。事实上,在现体制不进行大的改革的前提下,重庆式的做法最符合这个体制的本性和习惯。说到底,重庆模式依然是一个权力导向而不是公民权利导向的模式。因此,谁能保证那些引来的新资将来不会在某天也被冠上"黑资"遭没收?谁又能保证民众得到的好处不会一夕被再次剥夺?——且不说六十年前的剥夺,就是今日,中国大地上那众多悲惨的访民中,多少人不是一夜间被权贵从一个已进入中产甚至是富有阶层的人士抛向一贫如洗的境地? 媒体为谁服务?"看门狗"或"弱势群体" 曾前后在新华社工作了35年的老新闻工作者杨继绳对美国之音说,新华社这样的官媒就是代表党的利益,而"作为职业记者职业写的报导那都是代表喉舌的。' 香港城市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何舟认为,中国一直存在着两个话语空间:一个是以官媒为代表的官方空间,另外一个是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私人空间。何舟说,对于在中国境内工作的记者来说,这样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今年二月,新华社旗下的环球时报发表文章称,媒体应该是国家(党)利益的"看门狗"。何舟教授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他说,西方普遍认同的新闻原则是,媒体是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这是美国早年的报业巨头普利策临终前的话。依照他的遗愿设立的普利策奖也被公认为代表着新闻行业的最高荣誉。 在何舟看来,当今中国媒体商业化严重,记者群体中不乏'打一天工挣一天钱,老板叫我怎么说就怎么说的人'。但是他说,中国也有相当一部份有见地、有思想的记者认为,新闻行业有其专业的操守。 何舟说:"专业主义基本上是根据国际上对新闻的定义来讲的,要客观、公正、全面。你要问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他基本上还是认同这种专业主义的思想的。这就是中国的记者为什么总在打一些擦边球,总想做一些扩大他在体制内的话语空间的事情。 "何舟认为,互联网时代不仅让媒体记者有机会发表更多异见观点,也加强了普通民众的话语空间和对权威的质疑。 (责任编辑:孙芸) 2012-03-14 05:27:45 RSS全文订阅中国禁闻,不翻墙看禁网,SSL全程加密,安全可靠方便 | Email订阅 相关文章:本文标签:王立军, 王立军事件, 薄熙来前新华社记者猛烈抨击薄熙来"假大空"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