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 墙:http://tinyurl.com/3e3k442 直连: http://is.gd/1SzG66 谁该为大桥坍塌负责? 据大陆媒体报导,按照计划,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工期为3年,而大桥仅用了短短18个月便完工。 去年9月,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就曾发生事故。一根测梁在吊装过程中因吊绳倾斜造成测梁滑落,致5人受伤。而哈尔滨市建委当时称,这只是施工过程中的一起事故,并不影响大桥的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大桥仍将继续24小时昼夜施工。 今年8月24日,大桥再次发生事故。4辆货车行驶在匝桥外侧时,造成连续钢混叠合梁侧滑,4辆车侧翻。事故发生后,陆媒记者试图查询断裂桥梁部份的施工单位信息。哈尔滨市建委则声称,阳明滩大桥施工指挥部已经解散,所以无法查询到是哪家单位负责的这段事故桥梁。 此说法引起大陆民众愤怒。民众"又晒黑了的火星烧卖"表示:查不到,厉害了,收红包的时候怎么一个不少呢?!"白妖娆独家记忆1966"也表示:让藉口来得再夸张些吧~废物中的废物!在说你呢,无能滴zheng fu!民众"杨毅"说:混蛋程度,无赖精神,撒谎勇气,均勇攀历史新高峰! 另据《中国青年报》报导,据了解,阳明滩大桥在招标时,4个标段分别由中铁一局、中交二航局、中铁十三局和龙建路桥公司中标。前三家均为"国"字号企业,后一家也是黑龙江省龙头企业。目前尚不确定事发路段属于哪个标段。 中青报报导说,根据2010年3月23日哈尔滨城建集团发布的阳明滩大桥建立单位招标公告显示,大桥工程分为两个标段。黑龙江省公路工程监理谘询公司后来成为监理企业之一,该公司隶属于黑龙江省交通厅。而另一中标建立公司则无从查证或不存在。 中青报记者致电该公司办公室,一女士称,该公司建立的标段为主桥,没有"辅桥",与事发地段工程无关。 然而,2011年9月6日刊登在《中国交通监视监理》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决战阳明滩》的文章则披露出很有意思的细节。中青报报导说,该文提到,阳明滩大桥是黑龙江省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悬索桥,"这是黑龙江省公路工程监理谘询公司第一次涉足悬索桥监理领域","该公司所有人都没有悬索桥监理工作经验",监理代表"何晓东坚持边干边学","总监办以年轻人居多,然而,正是这些'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创造了阳明滩大桥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在阳明滩大桥工程监理单位招标公告中则明确写着:"具有上述标段工程内容相应业绩的单位均可对上述招标工程投标报名申请,本工程资格审查采用资格预审,只有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才能参加投标。" 专家称超载是塌桥原因 民众称无耻 事故后,哈尔滨组织交通和桥梁方面专家分析阳明滩大桥引桥垮塌的原因。其中之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王宗林称,造成塌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超载。超载是桥塌的主要原因和最直接原因。他声称,虽然该段引桥发生整体倾覆,但从现场情况看,桥面并未出现裂纹,"这说明整个桥梁的质量是合格的。" "策划人冯洪江"对此表示:要无耻到何种地步,才能说出"整个桥梁质量是合格的"、"超载是塌桥直接原因"、"找不到负责单位"这样的话。已经是在赤裸裸的耍流氓了。 "最爱卷筒粉"说:哥都不忍心吐槽了。。。又是超载,为啥在桥塌的一刹那我就已然知道原因了呢?以后别要专家了,记者直接写就完事了!XXX轮胎没爆你桥塌了,超载。。。我超载你全家! "亚历山大在基层"说:建议所有桥梁加挂易碎标志! "御史在途"提出:作为一个只过桥不修桥的门外汉,我想向砖家王宗林请教两个弱智问题:1、我们经常碰到在大桥上严重堵车的情况,明智的选择是坚守还是弃车逃生?2、几辆货车把大桥压垮,责任由谁来承担?车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政府?网民? "无聊来逛恍"也表示:以后过桥得注意了。得步行过了桥才能坐车。要不然你车超重把桥塌了。不死还得陪钱呢! 救援者称掉落车辆非重载货车 《北京晨报》8月24日在题为《哈尔滨塌桥救援者:掉落车辆非4辆重载货车》一文中表示:"4辆车是否都是重载货车,现场施救的工作人员有不同说法,他们证实事故发生时从桥上掉下4辆车,包括3辆大货车和1辆小型卡车。" 报导说,3辆拉着生石灰的大货车都已经侧翻,由于挤压,几辆车的驾驶室严重变形,本来方正的驾驶室已经变成三角形,车窗玻璃散落一地。3辆大货车的车体也四分五裂,车内拉运的生石灰几乎覆盖了旁边十多米的街路。拉运饲料的轻型卡车"四轮朝天"。 中青报报导说,阳明滩大桥从2010年5月开工建设到2011年11月建成通车,只用了18个月。在大桥建成通车的第二天,《哈尔滨日报》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曾经,一位著名桥梁专家"忠告"阳明滩大桥建设团队:"你们排的工期不可能完成。" 如今,这些"忠告"皆成"浮云"。 (责任编辑:姜斌) 相关文章:本文标签:大纪元哈尔滨桥塌事故官方推诿 民众:不要脸 | |||
| |||
| |||
|
2012年8月25日星期六
哈尔滨桥塌事故官方推诿 民众:不要脸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