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上善若水(下)(组图)

翻 墙:http://tinyurl.com/3e3k442 全文:http://is.gd/1SzG66


三、李世民“水则载舟,亦能覆舟”创“贞观之治”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引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


鲁哀公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


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俛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旧唐书》、《新唐书》都出现过,文则不同,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2012/09/25/20120925234032688.jpg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路图片

《唐太宗集自鉴录》原文是:“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时,名臣魏征在《贞观政要》中也引用了类似的观点:“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以“人”代“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武德十年(627)李世民称帝,是为唐太宗,改元贞观。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贞观二年(628),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贞观政要.卷之八.务农篇》)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经历了隋朝覆舟之变,听取了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忠告,最终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由于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年号为“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网路图片)

“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可媲美西周的“成康之治”和汉朝的“文景之治”。《新唐书》对太宗的赞评语云:“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有之也。”


西周的成王、康王统治期间,为一时盛世,四十年不用刑法,天下太平,民心归顺。成王时得周公辅政,推行封建、宗法、礼乐、井田制,社会得到安稳,而且成康二帝时,周朝从无对外用兵,故国泰民安,此为“成康之治”。


汉朝的“文景之治”也是史上一时佳话。西汉时,文、景帝二位仁慈恭俭,笃信“黄老”,吸取秦灭的教训,重视“以德化民”,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汉书.食货志》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此文描述府库里的铜钱累计巨多,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有的腐烂得不可食用。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网路图片)

而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又创造历史上一个新的鼎盛时期。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唐贞观四年时,政治已臻完美,到了唐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只有三十九人。


唐贞观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唐太宗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返回,无一逃亡。


唐太宗还不断的开疆拓土,建立赫赫武功,再加上戮力于充实内部稳定,文治、武功的效果卓越可谓功德兼隆。故“贞观之治”媲美“成康”、“文景”二朝之说,并不过誉。


RSS全文订阅中国禁闻,不翻 墙看禁网,SSL全程加密,安全可靠方便 | Email订阅


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



转自: 上善若水(下)(组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