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 墙:http://tinyurl.com/3e3k442 全文:http://is.gd/1SzG66 近代法国哲人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曰"诗穷而后工"。当穷困与运动在一个诗人身上交集时,便成就了一位悲天悯人的伟大诗人——诗圣杜甫。 根据"运动"的情况,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35岁之前是主动的轻松的行走,35岁之后是被动的沉重的行走。35岁之前,他游晋中,游吴越,游梁宋,游齐赵,属于有志青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工程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探寻历史古迹,观赏山水胜景,了解各地风俗,结交天下朋友,心情是愉快的;35岁之后,到奉先、鄜州探视分居家小,到凤翔投奔流亡朝廷,到秦州、同谷、成都、夔州、潭州寻找栖身之所,就是王安石所说的"饿走半九州",都是迫于生计,迫于时世,心情是悲苦的。 前一阶段的行走,没有留下多少诗歌作品。现存杜甫诗集中能看到的,只有二十余首。当然,并不是杜甫这一阶段就只写过这些作品。根据杜甫《进雕赋表》"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的说法,他三十五岁之前应该写过近千首诗歌。如今只剩这二十余首,其他作品,或者在传播中散失了,或者是杜甫晚年编辑诗集时有意删汰了。数量虽少,但也有几首跟行走有关的佳作,例如《游龙门奉先寺》、《望岳》。这些作品中,青年诗人杜甫在即景抒情方面的天赋初露端倪。这一时期行走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直接写出传世的杰作,而在于开阔心胸,增加见闻,陶冶情操。与此同时,也为后一阶段的写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后一阶段不少怀念故人、追怀往昔岁月的佳作,都取材于这一阶段的行走,例如《忆昔二首》、《壮游》、《遣怀》。 研究文学史,不难发现,家道中落的人家最容易诞生文豪,比如曹雪芹,比如鲁迅。杜甫也是如此。前后两个阶段行走情形穷富顺逆的巨大落差,是杜甫诗歌创作中激情、情感、灵感的不竭源泉。因此可以说,杜甫前一阶段的行走,价值巨大,意义深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江南逢李龟年》等感时伤逝的杰作,则是源于前后两个阶段巨大落差的直接成果。 相比之下,杜甫后一阶段行走的价值、意义则直观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一目了然。请看: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小官职不久,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子儿女,路途所见,使他感慨万端,写出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名作。至德二载(757)八月,因为上书替房琯说情,遭肃宗李亨疏远,被准许回鄜州羌村探视家小,一路见闻,又使他写出了《羌村三首》、《北征》等名作。乾元二年(759)春,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期间,杜甫由华州往洛阳看望妻子儿女,路途所见,使他写出了《赠卫八处士》、《洗兵马》、"三吏"、"三别"等优秀诗篇。后来,每到一处,杜甫都留下了直接源于行走见闻的优秀诗篇。例如,在秦州,有《秦州杂诗二十首》;在同谷,有《同谷七歌》;在成都,有《蜀相》、《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登楼》等;在云安,有《旅夜书怀》;在夔州,有《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登高》等;在荆湘之间,有《登岳阳楼》、《风疾舟中伏枕书怀》等。 上文所列举的诗篇,基本上都是杜甫诗集中最优秀的作品。换言之,杜甫一生最优秀的作品,多数跟行走直接相关。因此,说没有行走就没有诗圣,不是夸张。 当然,写诗,并非只有行走一条途径。王维、陶渊明、李商隐等人的诗歌成就,相对而言,跟行走的关系就不是很大。同时,也不是说只要行走,就能写出伟大的诗篇,成为伟大的诗人。行走只是形式、外因,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立场、情感、价值观念、审美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之类的东西。 RSS全文订阅中国禁闻,不翻 墙看禁网,SSL全程加密,安全可靠方便 | Email订阅 相关文章:本文标签:禁网没有行走,就没有诗圣杜甫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