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

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

:http://tinyurl.com/3e3k442 全文:http://is.gd/1SzG66


曾有那样一个中国 ,如暖日,宁静的向四面发散着和煦之光;如,无私的接纳了来自八方的百川。她开放,使知名与不知名的人物,在她的怀抱中,都如草 原上奔驰的骏马,尽情挥洒;她以德服人,使近悦远来,凡知其名者,无不思慕与仰望;她雄健富丽,无时不以其丰沛的生命力影响着世界。如同人间神话 ,时至今 日,人们依然传颂着那不灭的辉煌!她的名字叫——大唐。


唐代(618至907年)这个伟大的年代,所有文献都记载了她的不凡,而藉由此次的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特展,仿直白的昭告世人——大唐不是传说。


壁画书法 人间天上




唐法门寺〈衣物帐碑〉局部。(新纪元 资料室)

展 览中,一件唐李邕墓出土的“马球图”让人印象深刻:画中描绘两名骑在马匹上手执鞠杖的壮汉激烈争夺小球的瞬间。据说马球来自中亚,在唐代十分盛行,并深得 皇室与大臣们的喜爱。这件大型壁画作品,线条灵动流畅,人物与马匹的眼神与表情尤为生动,画家藉由飘动的帽带、飞扬的马鬃、马匹前脚高抬来表现激战的刹那 间强烈的动态,给人一种酣畅痛快的临场感,仿佛千年后的我们也置身其间,为这场球赛紧张、欢呼。


一般说来,要在墙上画出那样自然飞动的线条,且物象 的身体比例正确,面部表情活泼逼真,其技术难度是相当高的,因为国画的修改性极低,画家首先要对物象比例、特征有十分准确的掌握,且手部的稳定度必须很 高,这除了熟练与经验外,还得有强健的体力、稳定的心思及胸有成竹的眼界。而唐墓壁画中,人物经常与真人等比、近等身高,在雄强的线条中展现高大健硕的体 魄、磅礴的精神气象,唐人健康 自信、开朗向阳的力与美被自然而真实的描绘出来。


展品中的碑刻书法,同样令人眼睛一亮。过去学习书法时参考的 皆是印刷品,临摹的是知名书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印象中大概就几位书家的字写的好,可当法门寺〈衣物帐碑〉拓本呈现眼前时,那份精神力度与光彩却绝 不逊于大书家。虽然只是一份宝物清单,却刻得如此严整娟秀,可谓笔笔法度、字字经典,而这样足以为法帖的书法,是出自书史上未曾留名的和尚——兴善寺僧觉 支手笔,这真让人有种“唐人皆书家”的错觉。


泱泱大唐 金碧辉煌


然而展出文物中最令人惊叹的,仍属量大质精的金银器。中国美术史上在画绢上涂金的“金碧山水”即出现在唐代,而光耀大气的金银器皿,更将强大的大唐国力展露无遗。


研 究美术史会发现,时代的兴盛与衰微一般都会反映在艺术 品的表现上,然而法门寺地宫珍宝多是晚唐懿宗(860至873年)与僖宗(874至888年)时期宫 廷作坊与地方所制作的献器,却依然保持唐代工艺一贯的制作水准,这确实是个有趣的现象,除了说明唐代皇室礼佛的虔敬,也反映唐代国力之强盛。


金银器皿 技术精湛


金银器,顾名思义即是以黄金和白银为基底加工制成的器皿或饰品。黄金自古至今都被视为十分贵重的金属,等同财富,具有保值作用。据研究,它在地壳中含量极为稀少,仅十亿分之五,且分布很分散,开采不易;而银相对而言则较多。


金、银皆属贵金属,故在制作上不可有无谓的浪费,因此在《新唐书.百官志》中提到各类工艺技术学习的时间,其中“钿镂之工,教以四年”,是各类技艺中训练时间最长的,而唐代金银器即是在这些经过扎实磨练的工匠手下,造就出制作精巧、装饰手法细腻且气势弘大的特质。


唐代金银器皿中常见的制作技术有:


炸珠:取金熔化成液态,滴入温水中,使之结成大小不一的颗颗金珠,即是炸珠技法。将这些金珠焊黏在金银器表上,便是非常精美的装饰,成线者即是连珠纹,成面者为鱼子纹地。


捶揲:因金银板一般都不会太厚,故质地较软,方便形塑器形与装饰。捶揲技法是以捶打的方式,将金银板制作出“内凹外凸”的效果。简单的器形可用此法直接打出来,而用在装饰上则可千变万化,所有物象写实的立体感,均可以捶揲技术先作出物象的立体浮雕效果,再加以细部刻划。


錾刻:是金银器细部刻划时最常使用的技术,凿刻工具有百余种,端视纹饰需要,方法是以各式凿头工具凿刻短线连成一线,或以圆錾刀凿出一个个小圆圈,布排整齐即成珍珠纹地,据说这项技术是唐代首创,后来也影响了其他地区。


鎏金:鎏金即是镀金法,先秦时即已成熟,普遍使用在铜器上,而应用在银器上则属唐代最盛。在唐代称为“金涂”、“镀金”等,其方法是将水银与金液融合,再将此溶液涂在银器表面后入火,此时水银遇热会蒸发,于是黄金便牢牢附着在银器器表,鎏银技法亦然。


法门寺出土金银器




唐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

法 门寺地宫文物中一件“唐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学者们推测为洗涤佛像圣物的大银盆,重达6.265公斤,据说是目前发现最大的金银器皿。此盆分为四瓣, 壁内外匀整分布了两两相对、站立振翅之鸳鸯的对称团花,盆内底部上石榴团花纹间一对鸳鸯嬉戏其中,花叶、禽鸟皆以捶揲技术先作出立体高浮雕效果,复以錾刻 技法将花叶细纹及片片鸟羽细腻的刻划出来,写实生动且优美大气。器底外部錾刻“浙西”二字,可见当时江南地区工艺技术之精美。




唐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

唐代自始至终都十分流行如“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这种制作极为精美的薰香球,依照法门寺〈衣物帐碑〉所载,名之为“香囊”。


这 种金属制球形焚香器,顶部设有链条、挂钩,以利悬挂并可随身佩带,且为了使香料点燃后不受移动时所产生的晃动而外洒,因此球内设计了精巧的机关,形态类似 现今所见的陀螺仪——囊内有两层双轴相连的同心圆环,大环与外壁相连,小环与大环相连,小环内并连有半圆球形香盂,两环与香盂均可随机转动,这能保证香盂 恒常水平,不必担心香料或香灰洒落,可见古人的灵机与巧智。




香囊内的水平机关:不管香囊怎么晃动,里面的半圆球形香盂永远保持水平。图为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银香囊。(资料室)

全 器装饰了对称的双蛾团花,并在团花与两半圆球子母扣合的口沿处鎏金,其余铺以密布对称的花草图样,以錾刻技法细腻刻出花叶纹理,再利用花叶均匀分布的空隙 施以镂空,使香气由孔洞自然飘散。全作的装饰充满了次序与层次感,由鎏金团花衬以生动的花草银地,而至镂空的穿透空间,处处体现出唐人的单纯天真,真可谓 华丽可爱,直叫人宝爱不释。




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另一件“唐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依然觉得它新颖、充满创意。


唐 人有很特别的饮茶习惯,就是吃茶时要加盐调味,所加的是近似粗盐的结晶盐,然而现代人应该很难想像将盐放在这样精致的金银器皿上吧!这件极富设计感的盐 台,主体造型全出自莲花:三足架似莲茎,置盐盘是莲花开放的型态,除盘缘捶揲出莲瓣凹凸层次,盘中心并设计了莲蓬孔洞,可谓慧心独具。上方配以荷叶形盖, 盖顶连接了荷花花苞造型的球体,两半圆体亦是子母扣合,内可置放如胡椒之类的其他调味料。其中荷叶盖叶缘的卷起,银条圈绕如弹簧的装饰,都增加了这件器物 灵动的因素,是独特而难得的金银作器之一。




唐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

法 门寺还出土大小两件金钵盂,小件钵内錾刻了以人首鸟身的伽陵频伽鸟为主体的细密纹饰;大件者虽朴素无纹,却令人惊叹。这件“唐迎真身素面金钵盂”重达 573公克,口径有21.2公分,如果这样规格的钵是以陶瓷、木制或银鎏金制造都可算正常,然此钵竟是纯金打造。口沿錾刻了“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873 年)三月廿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金钵盂一枚”等字样。法门寺贵为皇家寺院,文思院便是唐代皇家作坊,这件素面金钵展现了唐皇室的宏大气魄,及其极尽财力制作精 美供器以供奉佛的敬谨与重视。




唐迎真身素面金钵盂

金 银器发展至唐代方称极盛,据目前考古出土统计,唐以前的金银器皿约数十件,但唐代却激增至数千件,正因其国力雄厚,方能制作出大量的金银器皿。唐代金银器 的纹饰华美多姿,且明显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其中包括中、西亚的粟特、萨珊王朝,以及印度、大食等,甚至还包括的罗马拜占廷文化。


永恒的大唐


虽 然在上,唐代也有沉痛的一面,复杂的权力角力、误国的乱臣奸相,以及残酷的战事,但就文学、艺术、服饰、工艺等文化层面而言,唐代皆以其极强的国力与 宽大的包容力,造就了广博阳刚、天真爽朗的特质。之所以成其大,乃凭藉着宽大的襟怀,其背后饱含的正是纯真、善良与忍耐的高贵情操。泱泱大唐,正以其不朽 的文物,向世人示现那永恒的辉煌。





Tags: , , ,

RSS全文订阅中国禁闻,不翻墙看禁网,SSL全程加密,安全可靠方便 | Email订阅


相关文章:







via 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