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翻墙 直连本站: http://tiny.cc/meyarw
值此中国 经济刚刚见底回稳之际,谈论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 ,似乎有些杞人忧天。最近公布的一些宏观经济数据,也不支持宏观经济行将过热的判断。
中国国家统计局与中采联日前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官方PMI为50.4%,虽继续高于50%的荣枯线,显示中国制造业处于扩张区间,但无论从绝对值看,还是与预期相比,都难堪过热的评价。在此之前,市场普遍预期,1月官方PMI将录得50.9%的相对高值。
但在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却透露出了那么一丝过热的信号。据国内媒体报道,工、农、中、建四大行1月份新增信贷已超过3700亿元,市场普遍预期当月新增贷款规模将突破万亿。而据外媒报道,中行与工行上个月收到了中国央行关于信贷投放超标的警告。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央行1月底约谈数家银行,要求严控信贷规模,保持贷款平稳投放,并且按月给出贷款配额限制。体现在信贷投放节奏上,四大行1月前10天新增信贷投放达2600亿元,之后骤然“失速”;当新增信贷超过3900亿元后,各行有意通过压缩票据贴现等方式控制发行节奏。
实体经济的部分领域也表现出相当的“过热”特征。在中央政府重点调控的房地产行业,1月的供需两旺。有研究机构日前发布报告指出,20个典型城市1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0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2%,一、二、三线城市全面爆发。与此同时,房地产商也加大了拿地力度,京沪穗等十大典型城市1月土地出让面积26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出让金收入为562亿元,同比增长263%。这种土地与商品房成交量双双井喷显示,央行对于中国经济行将过热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这样的经济形势颇有些微妙。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中国的制造业仍然受困于产能过剩与高库存压力,难有进一步回升;但在被重点调控的房地产行业中,却已出现了“过热”的苗头,并引发决策层担忧。分析房地产行业在1月的超常表现,大致可归因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需求抑制后的放量反弹;其次则可能与中央政府对“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强调有关。尤其在后者,受经济体制局限,市场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投资+房地产”的层面上,在概念催化下,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坦率而言,中国经济这种冷热不均并不正常,也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出了难题。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八大后屡次强调,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热冲动”,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从今年的形势看,物价水平已进入上行通道,今年的控通胀压力并不轻松——这可能也是央行对待信贷超发如临大敌的根本原因。不过,央行的谨慎正遭遇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困境,冷热不均下,宏观经济调控表现出诸多局限性。
跳出短期调控的分析框架,当前中国经济的症结在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剖析房地产与制造业的冷热不均,众多线索均指向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土地经济”,地方政府与企业无不围绕着土地做文章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支撑起这一轮经济复苏的要件是自去年中以来的“稳增长”,依靠公共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撑托起产业链上的企业。遗憾的是,这种“稳增长”不过是既往“土地经济”模式的惯性延续,难以称得上经济转型。而在可视为转型的“新型城镇化”,尤其是“人的城镇化”上,到目前为止,中共政府与各经济部门尚未得出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来源:阿波罗网 | Email订阅禁闻 | Google Reader RSS全文订阅禁闻
本文标签:十八大, 周小川, 央行行长, 翻墙, 阿波罗网
via 中国经济行将“过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