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星期五

皇甫容:心底的钟声

免翻 墙 直连本站: http://tiny.cc/meyarw

2013年06月07日讯】 在中国 传统文化 中,有一个风趣的信物现象。除了人们熟知的定情信物绢帕,香包,钗和铜镜等之外,也有帝王赏赐的信物,比如虎符,尚方宝剑等。


在古典文学中有破镜重圆的典故,历史 记载南朝末年,隋文帝杨坚灭掉周围的南陈北齐,一统天下建立隋朝。陈国将亡时,陈国的驸马徐德言和他的妻子乐昌公主预料到,国破两人也不能相保,于是就将一面铜镜分成两半,两人各执一半以作为日后重逢的信物,并约定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去卖破镜,以期团圆。陈灭亡后,隋文帝把公主赐给灭陈的功臣杨素作奴婢,而徐德言则流落江湖。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虽然颠沛流离,但依然遵守和公主的约定赶到长安大街,果然看到有人在卖半片铜镜。徐德言看到半片铜镜,不禁潸然泪下。徐德言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两半铜镜合二为一。当时,徐德言题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看到诗,悲泣不已。杨素得知此事后,有感于他二人的夫妻真情,于是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并归江南故里。


明代小说 家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回写到,一位年轻的翰林偶然得到半只钿盒,不由得好奇追溯它的来历,结果与三千里之外,持有另一半钿盒的少女成就了文定之喜。小说塑造了这段奇缘 ,并赋诗感叹:“世间百物总凭缘,大海浮萍有偶然。不向长安买钿盒,何从千里配蝉娟?”


传统 的文化,留下的信物文化很耐人寻味。信物之语能以细言洪,能以微知义。信物虽小,却也包罗万象色彩缤纷。凭物传达情意,凭物相识相逢。看似方寸之物,却引领出很多非比寻常的深义,不仅见证生死与共的历程,也见证彼此忠贞不渝的约定忠贞不渝。


一个“信”字承载着遥遥无期的思绪,也替人承担繁重的心理负荷,慰藉着心灵深处的等待与期许。信物在传递人们的希望时,也传递着山盟海誓的成真与永恒。信物在默默信守人们的承诺中,让人感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切与诚挚,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约定。


有时想,除了我们和他人的约定外,我们自身的生命有没有信物,能让我们时常记忆自己的纯真?现代的一切信息都是快速的,时尚的更新,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看着缤纷的世界,忙碌中烦躁焦虑也充斥着内心。有时,当人们看到某一件东西时,烦躁的心会突然停止,那一瞬间的宁静,在人还来不及细细的思绪时,宁静的力带着自己,沿着内心敞开的通道,急速的飞驰。我想,这也许就是生命的信物吧,它能让人在平常的现实中,看到心中非常美的一面,超越着想像,自然的流露出生命的清晰。


在心灵的通道中,飞快的驰骋,心是快乐的自在的,想不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只是贪婪的驰骋,没有剧烈运动消耗的负重,而是清醒的自在的飞,就像是听到心底传来洪鸣悠扬的钟声,虽然遥远,但很清晰;虽然阻隔很久,但依然铭记。专注的飞跑中,忘记了现实的烦恼和忧虑。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沉积着不同的信物之声。当你历尽艰辛和坎坷前途渺茫时,当你走投无路,无助无名的痛楚时,心底的钟声总会悠扬的响起,像是儿时故乡的呼唤,打开健忘的记忆,穿过层层的暗柳,豁然开朗让人看到缤纷的世界。这也许是生命在寻找永恒的信守时,必经的生命过程。


现实有时会让人感到很多无法逾越的障碍,让人不知所措。静下来时,有时好像能够听到来自心底的信守之声,持久的洪鸣,警醒着心地在跨越障碍时,不断的改善和改变。或许,这就是生命特别的韵,当人有一念 坚信可以跨越不再迷茫时,便能不费吹灰之力锁定障碍的目标,使之动弹不得。


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像是使命,烦恼中聆听到来自心底的钟声,宁静的力带来清醒,折射出苏醒时,那一瞬间的领悟,穿透遥远的迷雾,看到心灵的故乡。



本文标签:






via 皇甫容:心底的钟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