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3年06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万方报导)5月31日,中国 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事故,过火粮囤和货位共80个,粮食约5万吨。在此4天前,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这一“巧合”,引发了公众各种猜测和质疑;同时,外界对于中储粮公布火灾损失也报以不信任。5月份,一份来自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再次将中储粮的管理乱象公之于众。最新的质疑是,有报导认为中储粮借垄断用储备粮做商业经营,助粮价恶性上涨。
中共官方抛出中粮等央企推助了粮价上涨
中共官方机构最近抛出调查,称中粮为首的参与粮食托市收购的三大粮油类央企偏重于发展粮食加工和贸易,将通过政策收购的一部份粮食囤积起来,导致粮价飞涨。比如玉米,从2010年以来大陆玉米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今年部份地区价格已经突破历史 最高价2600元/吨,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深加工企业对原料的大量需求是导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致使养殖行业成本大幅上涨,从而推动大陆 物价飞涨。
一位河南地方粮食企业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中储粮等粮食储备机构存在的最大问题 是其粮食储备和经营业务不分,以及将粮食储备业务分包出去收取利益的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中储粮本身已经享受到了国家给予政策性补贴的优惠和利益,现在又想通过经营活动来牟利,其危害是:中储粮的经营活动影响到其调控国家粮食总量和平抑粮食价格的作用。例如在粮食歉收、粮价高涨期间,中储粮应该退出粮食收购市场,结果它也跟着其他市场上的粮食企业一样,进入抢粮大军,从而助涨粮价恶性上涨。
一些企业通过抢粮、“转圈粮”赚取财政补贴
2008年至2011年,所属湖南分公司等5家分公司部份直属库,通过出售给关联企业再回购的方式,将存储在本库的50多万吨临时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转为中央储备粮或用于对外销售,从中获利1700多万元。
一位河南地方粮食企业人士称,中共每年都要给粮食储备企业补贴,河南、东北等地一斤粮食的保管费是0.043元/年,东部地区则还要偏高。为了得到补贴,一些企业屡屡出现违规抢购粮食、收购粮食品 质不达标、拖延粮食出库时间乃至“转圈粮”等“乱象”。
“转圈粮”是约定俗成的提法,一般是指承担储备、轮换、调控等政策性任务的粮食经营者先委托其关联企业或者关系单位采购其往年收储的粮食,再加价回购,在上述交易过程中粮食实际未离开粮库。却可骗取到政策性贷款或者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
据陆媒《经济观察报》报导, 2008年中储粮在河南收购小麦近500亿吨,占河南当年小麦总产量612亿斤的80%。有粮食行业人士对此提出质疑——只有粮库通过“暗箱”操作也即“转圈粮”的手段,就是在粮库和企业之间存在虚假交易,才有可能出现80%这么高的收购比例。为此中共财政承担了几千亿元的“包袱”。
行业垄断、缺乏监管、监守自盗成制度黑洞
中储粮是粮食垄断帝国。从收购库点选择 到收购的资金发放、监管,都是由中储粮一家来进行。
2011年11月携巨款外逃的河南周口直属库主任乔建军就是这一体制结出的恶果。作为中储粮直属库主任,乔建军每年支配的收储量数额超过20亿元,相当于周口市每年的财政收入。乔拥有将哪个库点作为收购仓点以及收购多少量的决策权力。2011年,乔建军以与民营企业合作为由,获取了大量托市粮收购资金,随后携款潜逃国外。
2011年12月9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被中央纪委宣布“双规”,他任职期间,侵吞了高达10亿的粮食补贴款项。
“中共总理朱视察粮库”的典故也是对这种缺乏监管体制的绝妙讽刺。朱镕基在《讲话实录》一书中回顾1998年5月他到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南陵县考察的事:“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早在200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指出:国家粮库虚报,有粮库是空的。至今粮食系硕鼠,前仆后继。
农民种的粮食自己是送不进中储粮的粮库的
林甸粮库发生火灾时,当地农民告诉陆媒《华夏时报》记者,一般老百姓的粮食,送不进林甸粮库,大都是中间粮贩有关系才能送入。去年的玉米,粮贩从农户手里收购价格约为每斤0.8元,转手卖给粮库,就会有巨额的差价瞬间流进粮贩的手中。
据陆媒报导,一些地方粮库的现状很难保证粮食的安全,粮食霉烂、偷卖粮食现象很多,为了隐瞒问题,粮库内上面铺的是小麦,而下面则是麦麸。甚至有的粮库把托市粮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出库时,管库的向对方索要一笔每吨几十元至三四百元不等的费用,否则的话,有可能会发生小麦被“浇水”,甚至被“搅拌大沙”的情况。
本文标签:万方, 中共, 吉林, 大纪元, 总理, 朱镕基, 经济观察报, 翻墙
via 吉林大火烧出中储粮借垄断牟利推高粮价黑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