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1日星期日

田涵:关于松果体现代和传统研究

免翻 墙 直连本站 tiny.cc/meyarw

2013年07月21日讯】自然界有许多未解的谜团,人体本身的谜也很多,对松果体的认识便是其中之一。自古以来,各国文化中,人们对松果体的功能研究就十分重视,而现代科学 和研究尤其在近50年来取得了持续性发展。本文试就关于松果体的现代和传统 研究作一综述。


指挥调控的总中心(Regulator of regulators)


松果体(Pineal gland)是人脑中的一个器官。它的位置在两眉中心向后方的沿线上,在头脑的中间偏后一点的地方。从生理解剖学来看,松果体位于大脑中心附近、两个脑半球之间、夹在两个圆形丘脑所在的凹槽中的上后方,因其形状像一个微型的松果因而得名。


现代研究发现,成人的松果体重量约0.1g,大小约8mm。它虽然小,却是人体内一个非常关键的、非常活跃的调控中心,主要通过将光信号转化为内分泌信号来实现的对人体机能的调控。又称之为人体内的一个神经内分泌转换器(neuroendocrine transducer)。它能将光信号转换成什么呢?它能分泌一种重要的激素——褪黑素(Melatonin,美乐托宁,俗称“脑白金”),来调节人体许多脏腑的机能。美乐托宁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调节,因此,昼夜光照与黑暗的周期性交替就会引起褪黑素的分泌量相应地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松果体在夜间11时,至隔日凌晨2时分泌美乐托宁最旺盛,清晨以后分泌量急降。


美乐托宁对机体的生物节律、食欲、体温、情绪、睡眠、生殖、免疫功能、生长、血压、运动等等多方面生理功能均有重要的影响。服用美乐托宁能使人长寿。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松果体和美乐托宁发挥调控机体各个系统 “调节”功能的作用(regulator of regulators),在维持机体的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乐托宁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过去普遍认为最有效的亲脂性抗氧化剂是维生素E,美乐托宁抗氧化的活性被证明是维生素E抗氧化活性的两倍。美乐托宁作为抗氧化剂的潜在临床意义是巨大的。它可能对治疗许多疾病或病理状态,包括各种癌症、高血压、肺部疾患,尤其因为其在神经系统里浓度很高,能保护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免受基的损害,对老年性痴呆、抗衰老等各种神经退行性病变有效(Dr. Joseph Pizzorno, Washington)。


少食也有助于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研究指出吃得少的老鼠,年届高龄时,其松果体仍能保持和年轻老鼠一样的健康,并且能保持美乐托宁分泌的规律,体内的美乐托宁浓度也还有年轻老鼠的八成左右;反观不限制食量的高龄老鼠,它们体内的美乐托宁浓度大约只剩下四成左右。


研究报告指出,经常静坐的妇女,她们在夜间体内的美乐托宁浓度比一般妇女高。此外像日间运动也有助于增加美乐托宁的分泌,夜间运动则适得其反。所以,想要保持松果体的年轻,建议您要少食、素食、多运动、从事静坐冥想,并过个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


按照替代医学的观点,使用含有美乐托宁的膳食补充剂(FDA管辖范围内),属于“天然激素替代疗法”(不同于目前现代医学中所使用“激素类药物”疗法)。美乐托宁普遍存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体内,食物当中含量较多的有:燕麦、甜玉米、米、姜、蕃茄、香蕉、大麦等。此外,摄取诸如海带、黄豆、南瓜子、西瓜子、杏仁果、花生、酵母、麦芽等食物,也有助于美乐托宁的合成。


“第三只眼”和 “折迭的视网膜”


美乐托宁的产生受光的调控,光强时分泌减少,光弱时分泌增加,以此调节机体的昼夜节律。传统学说认为,所有的光信号都由视网膜的杆状和锥状感光受体接受,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下丘脑;松果体受光刺激抑制美乐托宁的产生也依赖于这一经典途径。松果体是密闭在脑中的器官,很难想像它能被直接感光。即使松果体能感光,由于视网膜中感光受体的存在,也很难在整体动物的水平上得到证实。


在1999年4月《科学》杂志上发表一篇Lucas等人的科学论文,描述了他们用视网膜感光受体基因缺失的小鼠所做的一些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锥状感光受体基因缺失的小鼠,还是杆状和锥状感光受体基因双缺失的小鼠,其松果体受光刺激下调Melatonin的功能完全不受影响。由此可见,视网膜感光受体基因缺失的小鼠感光能力如常。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种视网膜感光受体基因缺失的小鼠还并发感光信号传递系统的缺陷,其松果体受光刺激减少美乐托宁产生的功能仍然不受影响。


无独有偶。据2008年《自然》杂志报导,一种墨西哥盲鱼没有完整的眼睛结构,科学家一直认为它们不能视物。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员萩原正辉(Masato Yoshizawa)在清理实验室里的墨西哥盲鱼鱼缸时,发现当他移动吸管时,盲鱼的幼儿就会朝吸管的影子游去。这种寻找暗处躲藏的反应,通常是那些居住在光源充足地方的鱼特有的自我保护机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长年生活在暗处的墨西哥盲鱼也有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发现,当把盲鱼的松果体切除后,盲鱼不再对光有反应,这说明,盲鱼利用的是它们的松果体对吸管的影子作出的反应。


有大量证据表明,松果体可能是直接感光器官。松果体感光是有组织结构基础的。科学家已认识到松果体与视网膜非常类似,因为松果体具有和眼睛一样的视网膜细胞,在一些爬行动物体内仍然包含“杆状细胞”和“筒状细胞”。


类似视网膜结构的松果体常被人称为“第三只眼”。有人甚至就把松果体叫做“折迭的视网膜”,很多只在眼中表达的基因也在松果体表达。松果体不仅有感光受体,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号传递系统。也就是说,如果有光传导通路,松果体就可以直接感光。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视网膜感光系统缺失情况下,松果体Melatonin的光调效应仍然正常。


以上实验证明哺乳动物可能有一条通向松果体的隐秘的传递光信号的通路,这条通道在哪里呢?通过现有的科学理论,在我们肉眼所及的这个物质空间中,从解剖学的观点来看,没有找到答案。


如果我们能稍微破除一点成见、开拓视野,了解一下世界各个民族的修炼文化理论和学说中关于松果体的论述,也许能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各国修炼文化对松果体研究的重视


修炼学是一门独特的人体科学,其根源于更博大精深的物质学、能量场的理论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人体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得到升华。


纵观人类历史 记录,世界各国的传统修炼文化,都有文献论述或探讨松果体。松果体曾经被作为人类精神启蒙的象征,17世纪哲学家笛卡儿,称松果体是“灵魂的宝座”。各种古文明和修炼信仰不谋而合的一致性的把它作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通道或桥梁,或“第三只眼”,是知识与大智慧之眼。松果体在开发超自然能力方面非常重要,被看作是高级能量的源泉、与人的灵性提升也有着紧密联系。许多修炼学说认为,可以透过静心、冥想、练气功 、打坐等等,由体内的能量激发活了松果体的功用。如果加以更多预先的练习和古老方法的运用,人们甚至可以控制自己在物质世界中的思想和行动。


道家称松果体为“天眼”,“泥丸宫”。春秋时代的老子和他的学生亢桑子也具有第三只眼的功能,据《吕氏春秋?重言篇》记载:“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老聃是也。” 老子在《道德经》中描述了这个境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列子?仲尼篇》云:“有亢桑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道家故事《封神演义》中的二郎神杨戬与闻太师都修炼出了第三只眼。修炼有素者的松果体可以避开人的一双肉眼睛,就像杨戬那样直接通过第三只眼看到不同时空的世界、看到事物的本质。


佛家言“识海”,亦称“天眼证智通”。若炼功有成,便能观人气色,透视人体,预知祸福,预测未来 ,照佛家所说,既色界天的眼根超越了大地的远近、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一切现象都能明见。在很多佛教画像及雕刻中,可以看到脸部有出现第三只眼的情况。


圣经上说∶你的一只眼睛若亮了,全身就光明(The light of the body is the eye: if therefore thine eye be single, thy whole body shall be full of light.)这里的一只眼睛不是说人的双眼要瞎一只,而可能是指人体的第三只眼。所以当外面的灯熄灭了,心中的灯就会亮起来,这就是褪黑素的作用,当熄灭灯光就能激活松果体。


古希腊人认为,松果体影响认知活动,哲学家柏拉图在《共和国》中强调松果体的重要:“它胜过一万个肉眼,只要透过这里,就能看见真理”。被罗马人称为酒神的狄奥尼索斯,手持茴香权杖交织着常春藤叶子并且顶部有一个松果。后来罗马人建立了一个世上最大的三层楼高的青铜雕塑松果。


古埃及人把第三眼称作“欧西里斯(太阳神)之眼”。“欧西里斯的权杖”,又称“松果之仗”,描述了两条相互交织的蛇自权杖底部盘旋而上,最上方是一个松果。人体的精神能量被描绘成如蛇般从脊柱的基础盘绕上升,到达第三只眼松果体并觉悟。松果体就是能量的聚集点,法老的面具上有一条昆达里尼蛇通过其头部,这象征着松果体已经汇集了相当多的能量可以到达更高层 次。


印度教画中的文字和符号里也陈述了蛇和松果。在某些情况下,印度教众神的雕刻或绘画作品都塑造了有伸出持着松果的手。在印度教最著名的神湿婆,头部始终被描绘成卷曲的头发形状明显类似于一个松果,并和蛇交织在一起,印度还有个传统是在额头中央点贴饰品,以提醒人记得松果体与其灵性力量。


除了精神上的意识与启蒙,松果也历来被用来作为永恒的象征或永恒的生命。


公元前713-716年的古代亚述人的宫殿雕刻,描绘四翼神般的人物故意高举松果,或在某些情况下,用松果向他们描摹的生命之树致敬。他们认为,这个神秘的器官是思想意识的源头,能促进生育力,在开悟时唤醒不朽的力量。


墨西哥文化里提到松果的光彩精神和不朽的的象征。墨西哥的雕像“Chicomecoatl”(七蛇神)再次描绘出一个神手持带有松果的另一个权杖。


另外,在《史记?扁鹊列传》中记录着神医扁鹊具有“视人五脏颜色”的能力,他具有天眼,能透视人体,然后配合自己的医学知识,帮人“看”病。这个例子在也有,根据真理报 2004年1月的报导,俄罗斯的一个小女孩娜塔莎可透视人体内部器官,看到其中有病的部位。


虽然修炼理论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哲学世界观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接触过的人很难完全理解,即使我们就从现代科学的成果来分析修炼理论中对松果体奇特功能的描述,其实也能找到不少理论上的根据。


众所周知,我们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通过眼睛来接收光信号从而被看见的。而我们人的肉眼所看到的可见光其实只是光谱(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份。在空间传播着的电磁波,包括的范围其实很广。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包括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等。我们人的肉眼所能够处理的也只是电磁波中的“可见光”部份;还有许许多多的电磁波没有被捕捉到或“看”到。根据近代食光理论者(Jacob Liberman)提出的Prana能量学说,松果体就像一个眼睛或眼球。它是圆的,而且在某个部位有一个开口,那个开口是一个让“光或能量”聚焦的透镜,能量会流经松果体的中心。如果这是真的,可否设想,松果体的功能是否能直接接收到光信号中的不可见光的成分,直接反映出宇宙空间中的真实景象或信息呢?这也许松果体被修炼界称为“第三只眼”,并能通过这第三只眼看到不同物质世界、不同时空的原因之一吧。


每个人的松果体都可以被精神世界的特定频率所激活,它能使人产生全知、与周围事物合一的感觉。气功修炼有素者的周围会产生强大的能量场是公认的事实,而这个能量场包含的电磁波、物质和能量其实是极其丰富的。研究发现,松果体对电磁场的(EMFs)的作用敏感。这也许是为什么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来协助松果体调整到合适的频率,就能激活松果体的功能的原因之一吧。


研究发现,冥想者和气功修炼者的唾液中美乐托宁的水平增高,反映了松果体功能水平的上升。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修炼者能保持身体健康,在炼功时能看见另外空间 景象,而且也能减缓衰老过程。有意思的是,美国宾州大学和汤玛士杰佛森大学的医生与科学家对印度有名的食光者希拉玛内克的研究发现,一般50多岁的人松果体已经萎缩,他的松果体反而扩大,一般人的松果体大小约6×6毫米,玛内克的经测量是8×11毫米。


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松果体的危机


松果体在儿童时较发达,一般7岁后逐渐萎缩。松果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钙化,人类进入后天阶段以后,追逐名利、物欲增强,精神高度紧张,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反作用于松果体,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随着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抑制,松果体便开始钙化、缩小、不断退化。


同时我们人类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有毒物质蓄积,加剧了对松果体的进一步伤害。1990年代末,詹妮弗?卢克等科学家研究发现,氟化物对位于大脑中部的松果体的破坏作用明显。比起体内其他任何物质,松果体吸收的氟化物最多。而氟化钠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供水、食物、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饮料、浴池(浴室)和饮用水中。美国90%的供水中都含有氟化钠。超市买的滤水器也不会讲氟化物过滤出来,而只能通过反渗透(逆向渗透)或水蒸馏的方法来过滤它。

前面提到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松果体对于人体正常机能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松果体所分泌的美乐托宁对机体的生物节律、睡眠、免疫功能等等多方面生理功能均有重要的良性影响,能使人长寿。现代科学的发展本来想为人类造福、延长人类的寿命,然而冷静的反思现代科学的发展中 的一些不良现象,就不难发现我们人类可能在走着一条“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的道路。


结语


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础目前还只是局限于我们人类肉眼和其延伸的工具所能探测到的物质世界,而超出这个层次的其他物质空间根本就无法触及。因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导致目前人类科学在对松果体的认识上还很肤浅、远远不足以揭示真实的情况。


然而,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真实规律并不会因为现代科学的局限性而在现象上有丝毫隐藏。关于松果体的存在和各国文化中对其不约而同的重视和推崇现象、和惊人的相似性就是明证。根据最近物理学家们提出的“多世界理论”,这个宇宙中,并不仅仅只有我们肉眼能够看得到的这个世界。实际上宇宙中同时同地存在着无限多个世界和时空。


等有一天,等到人们终于真正认识到松果体在这个空间中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之时,等到它的“庐山真面目” 显现在人们面前之时,等到人们恍然大悟之时,那时,人们才真正了解到什么叫大开眼界,也才认识到这双肉眼的局限性,才会在真正科学、完整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发展出顺天应道的人类文明。


参考文献


Booth, F. M. The human pineal gland: a review of the “third eye” and the effect of light. Aust N Z J Ophthalmol 1987;15:329-336.

Carlo P, et al. Melatonin: A peroxyl radical scavenger more effective than vitamin E. Life Sciences 1994 ; 55 (15): 271-276.

Kato M et al. Biological influence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Hokkaido Igaku Zasshi 70: 4(July 1995), 551-560.

Borjigin J, Li X, Snyder SH.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1999;39:53-65.

Reppert, S. M. 1997. Melatonin receptors: molecular biology of a new family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J Biol Rhythms 12:528.

Beyer, C. E., J. D. Steketee, and D. Saphier. 1998.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melatonin–an emerging mystery [published erratum appears in Biochem Pharmacol 1999 May 1;57(9):1077]. Biochem Pharmacol 56:1265.

Lahiri, D. K., and C. Ghosh. 1999. Interactions between melatonin, reactive oxygen’species, and nitric oxide. Ann N Y Acad Sci 893:325.

Wetterberg, L. 1999. Melaton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prod Nutr Dev 39:367.

Reiter, R. J., J. Cabrera, R. M. Sainz, J. C. Mayo, L. C. Manchester, and D. X. Tan. 1999. Melatonin as a pharmacological agent against neuronal loss in experimental models of Huntington’s disease,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ism. Ann N Y Acad Sci 890:471.

Pappolla, M. A., Y. J. Chyan, B. Poeggeler, P. Bozner, J. Ghiso, S. P. LeDoux, and G. L. Wilson. 1999. Alzheimer beta protein mediated oxidative damage of mitochondrial DNA: prevention by melatonin. J Pineal Res 27:226.

Maestroni, G. J., A. Conti, and W. Pierpaoli. 1988. Pineal melatonin, its fundamental immunoregulatory role in aging and cancer. Ann N Y Acad Sci 521:140.

Caroleo, M. C., D. Frasca, C. Mancini, G. Nistico, and G. Doria. 1990. Effect of melatonin on T helper cell activity. Pharmacol Res 22 Suppl 3:53.

Caroleo, M. C., D. Frasca, G. Nistico, and G. Doria. 1992. Melatonin as immunomodulator in immunodeficient mice. Immunopharmacology 23:81.

Reiter, R. J. The pineal gland and melatonin in relation to aging: a summary of the theories and of the data. Exp Gerontol 1995; 30:199.

Dilman, V. M., et al. Increase in lifespan of rats following polypeptide pineal extract treatment. Exp Pathol (Jena) 1979; 17:539.

Pierpaoli, W., and W. Regelson. Pineal control of aging: effect of melatonin and pineal grafting on aging m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4; 91:787.



本文标签:, , , , ,






via 田涵:关于松果体现代和传统研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