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最高医疗机构于上周五宣称:99%的中国过农村人,或者8亿人,都被包括在国家的新农合医疗计划当中。这一数据得到专家的质疑。
十年前,在2003年的时候,只有8百万中国农民享有医疗保险。截止2005年,这一数次升跃至1亿7千9百万,并且根据官方的数据显示,在十年之间,中国已经几乎达到了对乡村地区的全部覆盖。
中国社科学 院人口及劳工经济学的助理教授陈秋林博士,对此数据表示怀疑 。他解释说:整个农村人口数可能被低估了,还不包括那些不够资格参与 新农合医疗计划的人,这部分个体仍未投保。
他说:“一些农村人在城里工作,他们并不在‘乡村医疗保险’的项目之中,也不在城市医疗保险计划内。”陈说,“只有那些拥有正式公民身份的人才被‘包括在内’。”
截止2010年,93%的人口投了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险。这个相对较小的城市人口投保率(65%)反映了追踪农转非移民的一些困难。
从五零年到八十年代 初,中国的乡村医疗计划大部分是靠毛泽东的“赤脚医生”和一个了不起的公众医疗网络几乎过分的全部是由政府成立和运行的。乡村医疗保键在此时覆盖了近90%。
随着七十年代 晚期的改革开放这也就停息了,当时医疗保健从国营转变为了私营。乡村医疗保险项目停止了运行,而且城市的计划在瘫痪的医疗开销与低效的国营医院影响下乱作一团。
在改革的觉醒中,乡村医疗工作者人数暴跌,因而医药费用飙升。很快,药店关门,在八十年代末乡村的医疗保健系统 就彻底崩溃了,优秀乡村医保工作者不断外流。
公众的不满情绪随着医保开销的飙升而大幅上升,而且优质的服务变得越来越无法支付。这方面的监管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这期间,公众一致谴责这个系统的预防和紧急护理相当疏漏。此后十年过程中,政府推出了一个历史 上最为广泛的医疗保健保险体系。
在2009年,中国开展医疗改革,并保证在三年之内达到普及的目标。当局用8千5百亿人民币致力于四项改革:公共医疗保健,医药保健,核心药品以及医疗保险(包括乡村联合医疗计划,城市的职员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计划)。
然而一些群体仍然缺乏医疗保险。中国农村的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尤其如此。奥斯陆大学健康与社会学院的格莱萨格里博士致力于研究中国贫穷与残疾,他说:“昂贵的费用是一个主要问题 ,可报销的比率太低了,保险也仅适用于很狭窄范围的条件。”
残障人士的保健仍成问题。援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联)2009年的数据,萨格力博士讲:“少于10%的残疾人在农村地区的人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在2007-2009年期间(2007年为8.4%,2008年为9.0%和9.5%在2009年新的保险期间)这并没有太大改变。仅有一个微小的正面变化。”
由于农村健康保险计划主要是基于公共资金之上,它是不能够提供慷慨的药品报销的。医疗费的自付部分仍然很高,尽管有一个针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士的医疗财政援助计划,对金融风险的保护仍是有限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具有非常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并且决定健康的因素往往不在卫生部门。地方政府是医疗改革的主要责任人,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往往更侧重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健可能不是一个优先事项。
萨格力博士认为,宣布增加医疗保险覆盖率在中国是个好消息,但必须注意到那些仍待改善的地方。萨格力博士说,“来自残联的数据表示,有残疾人的家庭很大程度上参加了新的健康保险计划,这是很好的;但尽管一直有这积极的影响,在2010年实施的保险计划还是不足以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打破残疾和贫困的恶性循环。”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李映清编译报导
本文标签:希望之声,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改革, 改革开放, 政府, 方政, 毛泽东, 非典
via 中国乡村医疗保健普及言过其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