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星期二

新疆4000年前神秘“石头迷宫”谜团重重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以西40多公里,有一个叫阿敦乔鲁的古代遗址,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伫立着一座座巨大的方形石围,这些石头矩阵被考古专家称作“石头迷宫”,里面有约4000年前的古人墓葬,还有古人祭祀的“石舞台” 。


媒体报导,“石头迷宫”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是近年来在新疆发现的重要的青铜时代遗存,其年代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早期。“阿敦乔鲁”蒙古语意为“像马群一样的石头”。站在远方的山峦眺望这片广大的草原上,一块块的巨石被削成片状,星罗棋布的石头组成大大小小几十处的矩阵形状分布着,阵势如万马奔腾。


古人是如何搬运巨石的


“石舞台”是一块平放立体的巨石,宽近9米,高约6米,面朝东北,在它周围还有一圈稍小的石头。考古人员推断,这是古人举行祭祀的活动中心。


在古人眼里,山川万物都有灵性。特别是在阿敦乔鲁遗址这个除了草就是石头的地方,有突出特征的石头更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一些小山包上的巨石没有根,底下还垫着小石块,明显不是地里长出来的石头,应是古人从其他地方搬过来,作为举行某种祭祀活动的灵石。


考古人员用碳14测定,阿敦乔鲁遗址的“石头迷宫”年代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4000年。古人是怎样将三四吨甚至十几吨的巨石搬到小山包上的呢?又如何将不规则的巨石破解成片状的呢?迄今成谜。


石板有明显切割痕迹 古人如何办到?


阿敦乔鲁遗址方圆7公里范围内分布着60多座石板墓、30多座石堆墓。其中石板墓以栅栏形式围合成方形墓葬,也有的呈长方形。而石堆墓则是圆形,由各种卵石一圈圈堆围而成。


在这里发现的石板墓是新疆第一次发现,令人惊叹的是,部分石板还有明显的切割痕迹。古人又是用什么工具将巨石切分成石板呢?


考古人员在山脚下发现很多类似汉堡包的分层岩石,由此推测,古人可能是将小石块或木头塞进这些岩石夹层中,将其胀破分层,然后再将自然分层的石块运来砌建墓葬。但这毕竟是现代人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古人用的究竟是怎样的技术与聪明才智?


墓葬区位于南部的平坦之处,目前可辨识出的墓葬有60余座。类型有石板墓和石堆墓两种。石板墓均为方形石围,土坑墓穴,墓底有石棺,最大的石围边长10米。但是奇特的是,这些墓葬几乎都不见了完整的人骨?


除了墓葬,此次还发现了人类居住的迹象。在发掘的3座房址中,有一座可以看出一丝端倪。它为长方形,由石块组成的双石围构成,南部有向外突出的石砌门道。房址内遗迹呈中轴对称分布,均由石块构成,基本可以划分出4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显示出不同的功能分区,而且,房址内还存在数座窖穴,当时先人居住的情形可见一斑。


墓葬里的大芸从何而来


考古人员在清理居住址表层泥土和杂草时,陆续发现了石斧、石杵、碾磨石等石器,其中一个石斧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其拦腰处有清楚的手握痕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对一个出土石器表面附着物进行分子结构检测时,检出大芸(即肉苁蓉,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的颗粒。可在阿敦乔鲁这片区域内,从没有大芸生长的纪录。这些大芸是从哪里来的?人们说不清楚。而此后的发掘中,又发现两粒大麦。


距今4000千的“石头迷宫”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是什么族群在此居住?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在的游牧?还是流着汗水耕作庄稼?出土的碾磨石器除了用来碾磨大芸外,是否还曾碾磨过大麦、小麦等粮食作物?一个个谜团等待着人们去破解。


责任编辑:林琮文



本文标签:






via 新疆4000年前神秘“石头迷宫”谜团重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