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戚德志
我们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居住在消费水平极高的上海。双职工家庭,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我家 去年的总体财务状况如下:没有离婚没有添丁,没有买房没有换车,偶有小疾没有住院,没有捡到巨款没有彩票中奖。整体收支勉强持平,盈余不足千元人民币。
收入状况:
在我所从事的媒体行业整体受到互联网剧烈冲击的大背景下,全年收入与之前一年基本持平。收入纯为工作所得,作为典型的工薪阶层,这固然表明了生活对于工作的倚重,但也不得不注意的是,随着行业性风险不断加剧,可能会对未来 的收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支出状况:
2013年支出的大头,仍然是银行还贷,这项费用占据了全年总支出的38%。自从三年前决定改善住房条件,并在银行申请了长达27年的商业贷款之后,这笔费用就一直存在。而之所以没有提前还款,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扣掉支出之后收入所剩无几,但另一方面也是更加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未来的通胀预期仍然存在——如果预期成真,那就意味着目前的还贷金额在未来的占比将逐步下降。
2013年第二大的费用支出,为占据全年总支出20.1%的旅游费用。其中的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儿子看世界的需求——要么跟小伙伴们前往外地的一些童话主题乐园,要么去到香港完成幼儿园毕业旅行。虽然直接花在小朋友身上的旅游费用相当有限,但以监护人名义花掉的旅游费貌似也应该分摊一部分到小朋友头上。
花在儿子教育上的费用,占据了全年总支出的12%,其中,学费和培训班费用各占半壁江山。因为选择 就读了一家私立小学,高额的学费开支,将在未来至少五年内成为常态。培训班的费用,也会成为一种常态开支。2013年,儿子停掉了英语补习——跟传言高考取消英语无关,主要是考虑到小学一年级之后课业加重,加上本身就是一所擅长英语教学的小学,因此在英语学费用光之后暂停以观后效。继续每周两次的围棋学习、每周一次的足球训练、每周一次的写字课,以及在暑假期间重点突击的游泳训练,并在年末开始每周上课一次、每天都要训练的钢琴学习。儿子已经明确表示,不再添加任何兴趣班,预计未来在儿子教育上的费用将基本维持现有规模。
日常吃饭购物的费用,占据了全年总支出的11.5%。这部分没什么多说,本着节约的原则,该吃的饭还是要吃,该买的衣服还是要买,该请的客还是要请。
水电煤通讯等公共事业费以及家里添置的一些相对算是硬件设施的物品,占据了全年总支出的6.3%。其中,自来水、煤气、通讯等费用相对稳定,倒是电费经常大起大落,夏天开凉风冬天开热气的日子,电费最高的时候一度超过400元人民币,而一年中最低的电费账单,则差不多在70元人民币左右。
花在汽车及交通方面的费用,占据了全年总支出的5.6%。这部分费用主要包括汽油费、保养费、保险费、过路费、停车费、打车费等。养护一部汽车,固然扩大了生活半径,方便了日常出行,但如果均摊下来,即便每次打车,花费应该也不至于这么高。不过悖论在于,雨雪风霜的恶劣天气里,打车总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人身意外以及住院医疗方面的商业保险,占据了全年总支出的5.0%。这笔坚持了近十年的投资,会继续下去。
买书的费用,占据了全年总支出的1.5%。如果说运动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那么读书就是为了提升个人的内在品质。这部分开支比较有限,倒不是刻意控制,而是客观原因使然:一方面,更多的阅读被转移到移动终端上,对纸质书的阅读需求开始下降;另一方面,时间被切割为碎片之后,很难有一段完整的读书时光。不过,可以让自己欣慰的是,基本上买来的书都认真阅读过,其中有几本还撰写了书评。
概而言之,2013年的支出,如银行还贷、孩子教育、日常吃饭购物、汽车及交通、商业保险等,均为刚性需求,没有任何压缩空间。而旅游费用、运动开支、买书花销等,虽属弹性需求,但鉴于这部分开支与生活品质正相关,故虽有调整余地,实无调整必要。
来源: 《金融时报》
本文标签:金融时报, 香港
via 收支勉强持平的白领生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