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沉静:《偷书贼》战火中的阅读

通过小女孩的视角和死神的旁白,电影《偷书贼》(The Book Thief)娓娓道来一个震撼人心的成长故事,如何藉由阅读的力量和关爱温暖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时期。


1939年的,莉赛尔和弟弟在战乱中被迫送往寄养家庭,弟弟不幸死于途中,掩埋 了弟弟,莉赛尔捡起她生命中的第一本书——遗落在雪地上的《掘墓人手册》。也由这本连结至亲记忆的手册,养父开始教她认字。


尽管生活艰难,但莉赛尔幸运地有了刀子嘴豆腐心的养母,做油漆工、会拉手风琴的养父,更重要的是,她发现了书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魅力,爱上了阅读。


市镇广场举行生日庆典,祝寿营火的燃料是堆积的书山。所有非纳粹理念、助长、思想开放的书籍全都要烧毁。望着那熊熊燃烧的火海,莉赛尔的心隐隐作痛。人群散去,她在火堆灰烬里偷出了一本冒烟的书。


恩惠与救赎


小偷书贼的举动被坐在车里的镇长夫人尽收眼底。这位儿子死在战场上的妇人,把小姑娘带进琳琅满目的书房。莉赛尔惊喜万分,如饥似渴地读着。这样的精神食粮,有个人更需要。她几乎脱口而出家里藏着犹太人的秘密,但还是忍住了。


那个犹太人叫麦克斯,是养父救命恩人的儿子,藏在阴冷的地下室,正病重昏迷,奄奄一息。莉赛尔心急如火,从镇长夫人书房偷书为麦克斯朗读,读完后送回去,再偷一本。镇长夫人佯装不知,默默为偷书贼开方便之“窗”。那些上乘的好书,读出声的文字滋养灵魂,激活生命,麦克斯终于奇迹 般地醒来了。


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莉赛尔迅速成长,变得灵秀果敢而有主见。她对帮她从冰河中捞书的好友鲁迪说,有时我们要把被抢走的东西夺回来。在空袭轰炸的恐怖时日,莉赛尔为躲在防空洞里的人们讲故事,不可思议地抚慰了一颗颗惊惶愁苦的心。


麦克斯亦师亦友,引导莉赛尔观察表达,启发她思考。临走前,他把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刷上白漆送给莉赛尔,鼓励她写写自己的故事。“记忆为灵魂誊写内容,文字就是人生。”


深夜空袭突至,整条街几乎无人幸免,只有躲在地下室写作的莉赛尔活了下来。“那灵魂的光辉需由自己绽放”,这正是莉赛尔最撼动死神的地方。


小说 、电影及演员


电影根据Markus Zusak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原著冷冽厚实,铺陈战争的残酷、饥饿贫困,细腻地描述一个孤单的小女孩与文字间的神秘缘分,阅读好比系上遨游时空的魔法腰带。好书是智慧的结晶,慰藉心灵,而独裁暴政 的愚民洗脑则是在喂“毒”。所以镇长夫人提供的优良阅读资源,是女孩汲取营养的保障。


电影是稀释了沉重的简化版,侧重于人物互动,父母、恩人、贵人、朋友,因书结缘,偷书救命,从阅读到写作的提升,使女孩神奇地逃过死劫。那含泪带笑、童真欢快又励志的暖调子,很适合青少年观看。


演养父母的都是老戏骨,真实到位,恰如其分。初来乍到的小莉赛尔不愿下车,养父汉斯一句“我的小公主”就融化了养女脸上的冰霜,那种对女儿的体察呵护,慈父形象呼之欲出。让我想起秀兰?邓波儿的台词:“我是公主,所有的女孩都是,哪怕她们住在窄小的阁楼里、穿得破破烂烂……”


13岁的苏菲?奈丽丝清新可爱,演活了铤而走险的偷书贼、看起书来就废寝忘食的莉赛尔,还有点敏感善思的文学气质,楚楚动人。


来源:



本文标签:, , , ,






via 沉静:《偷书贼》战火中的阅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