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日星期日

敦厚堪托大任,谨慎能成大功(图)



(youkou摄影)


周勃为人忠厚老实,而又质朴刚毅,这种人之所以可以委以重任,托以大事,是因为他有一颗正义 、老诚、永不改变的心。“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心是很难捉摸的,有些人心思灵活,但不够忠诚老实,往往在上成为两边倒的墙头草,在社会上成为图利弃友的市侩小人。所谓可以托大事,是表示相信他不会出卖自己,肯为自己抛头颅洒热血。因此,无论是交朋友或是纳部属,都需要像周勃这样忠厚的人。汉高祖那样称赞和信任周勃,是有道理的。



至于“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可以用诸葛亮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事实上,诸葛亮辅佐刘备,很多人只注意到他的神机妙算,以为他绝非常人所及。如果仔细推究起来,无非是他谨慎过人罢了。做大事需要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着不慎,则全盘皆输”。诸葛亮便是掌握了这一点,再加上他超人的智慧,所以才能辅佐刘备,成就三分天下的局面。否则难与强大的曹操和孙权并立。

(事据《汉书》及《三国志》)


华子健忘


宋国有个叫华子的人,得了健忘症,刚出门就忘了回家的路。现在记不起从前,以后又记不起现在的事。


他在路上,指着一处房子问一位妇女:“这是哪里呀?”那女人 说:“这是你的家, 你怎么不记得了?”


他又问:“你长得很美,叫什么名字呀?”那女人听了生气地说:“我是你老婆呀, 你连我也忘了吗?”


看他这个样子,他老婆四处祈祷、许愿、求医:“有谁能医好我丈夫的病,我愿意将一半的财产分给他。”


有一天,来了一位高人。他说:“你丈夫华子的病,不是占术、祈祷、药物所能治好的。让我和他单独同住七天,我试着改变他的思想,一定能完全治好他。”


也不知道这位高人用了什么方法,七天之后,真把华子的病治好了。这让华子的妻子、儿子,都万分高兴。


然而,谁知道华子病好了之后,却变得动不动爱生气,把妻子赶出了家门,对儿子任意地打骂,又拿着菜刀,到处追杀。


人们都感到奇怪,于是问他:“你病好之后,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呢?”


华子说:“以前,我患有健忘症的时候,坦坦荡荡,心中连天地 的有无,都不放在心上。哪来什么烦心之事呢?可现在恢复了记忆之后,生死得失,喜怒哀乐,全都随之而来,天天处于烦恼之中,因此言行变得喜怒无常了。”


可见,人世间的烦恼、得失、哀乐、好恶,都是由心而生,都是由自己的情绪转化而来。只有超越人为的价值标准,不为外物所困,抛弃名利色气的牵绊,才能坦坦荡荡,立于天地之间。


本文不是要人变成不记事的傻子,只是建议:不要过分迷恋名利色气,这样才能过得、轻松和愉快,“乐乎天命复奚疑!”

(事据《道教史》)


为官不筑宅


宰相李义琰的宅院简陋。他在岐州担任司功参军的弟弟李义琎,便在市场上买了一些造屋的木材,送给哥哥,要他盖新屋。


到李义琎进京朝见时,李义琰对他说:“国家任命我为国相,难道就可以问心有愧吗?建造豪华的住宅,只能败坏我的名声。这难道是爱护我吗?”


李义琎说:“那些当县丞、县尉之类小官的,上任就忙盖新房,哥哥你官高禄重,怎么能低人一等,让人瞧不起呢?”


李义琰说:“事难全遂人意,物不两兴:既有显赫的官位,又要宽敞的住宅,要是没有美好的德行,必然要因此而遭殃。我不是不想好房子住,是害怕因此而招祸。”终于没有营建新房。李义琰是真正的聪明人。

(事据冯梦龙《智囊》)


动机和效果应该是一致的


清代人颜元(颜习斋),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经常和他们谈古论今。


有一次,他和学生们谈起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他说:“这件事,已经争论了一千多年。古时候,陈亮和朱熹就辩论过。我是同意陈亮的说法的。我认为,好心应该办好事。一个人办事,既要有好的目地,也要求有很好的效果;想想看吧,哪有只顾耕种,不管收成好坏的人呢?哪有带着鱼网,拿着鱼钩,而不想捕到鱼的人呢?”


“应该把想的和做的结合起来。有好的动机,就要求有好的结果!”


有个学生问:“那些理学家,为什么老是说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恪守道义,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实际利益呢?”


颜元说:“别听他们说大话了。他们说从来不考虑吃饭的事,难道他们的肚子,与普通老百姓不一样?不吃饭也不感到饥饿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他们早就得到了高官厚禄,不用吃饭发愁罢了。你们再想想,如果让饥饿和寒冷的穷百姓,不考虑吃饭穿衣,让没有房子住和大病缠身的人,不考虑住房和治病。那么,等待他们的,不是死亡 又是什么呢?所以我们做事、做学问,都要为老百姓的饥寒温饱着想,要落到实处,要有的效果。”

(事据《清史稿》)


来源: 正见网



本文标签:,






via 敦厚堪托大任,谨慎能成大功(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