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梓人,也叫做都料匠,在现代人的眼光看就是不折不扣的建筑师。而杨潜一个号称能建大厦栋宇的建筑师,对自己坏了的睡床却是束手无策,一筹末展。柳子起初由此怀疑 过他的建筑能力,然而当柳子在建筑指挥位置上看到杨潜的风彩时,柳子的观念就改变了。
唐代京兆尹的官署可不是小建筑,几乎可以说得上是现代北京市委的办公楼了。杨潜站在众工之中,从容而带着威严去指挥着。栋梁大厦,用料不可相差毫发,而杨潜下令众工用斧用锯,果断而自信,如不能深入把握大殿的表里精粗怎能做得到呢?众工在杨潜的指挥下干得有条不紊。有时会有个别不称职的工匠,杨潜怒而退之。而被斥责者却心服口服。正所谓民不畏我严,而服我公。而作为指挥者的杨潜,能准确地指出下属的不足,不矫情不造作。于事业有利,于下属有利。公字当头,岂有不服与抱怨之理?
于是柳子有了一种感怀。一个都料匠的指挥,让他联想到了总览天下,日理万机的宰相来。
“说文解字”上的“宰”字源于被捕获的奴隶,在众多的战利品中,宰身在其中却慢慢 脱颖而出了。先是成为主人家中的家臣和管家,后来一个城邑的管理者,也会被人尊称为宰。孔子的弟子,有名的大贤人闵损,本来被鲁国的权臣季氏看中要让他去当费邑的费宰。而闵子却能不事权臣高尚其事。之后,宰的地位不断上升,到了盛极一时的唐代,宰相的权力极大,韩文公说:“宰相,吾君所尊敬者。”在那个伟大而光荣的时代中,一个大唐宰相的政令可以从长安一直下达传递到遥远的里海地区。仅此而论,中国 历史 上最辉煌的管理者只怕就要算唐代的宰相了。
而在柳子的眼中,唐代的宰相们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宰相选拔、任命、指挥和使用官吏,就像杨潜那样要用规矩绳墨来定一个规范。安抚百姓,视察各地,不论是边疆还是京郊,也像杨潜那样有一份蓝图。重用提拔官吏,官员们不必感激宰相的恩德,而免去的不称职官员,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抱怨。
一个成功的宰相,不炫耀自己的才能,不夸张自己的名气,小事不事必躬亲,不干预官吏们的职权。每天与国家的德高才厚者一起商讨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还要像杨潜那样,善于用每个工匠的同时,不要卖弄自己的才艺。诚能如斯,则“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柳子总结的相道标准。从三代到隋唐,可数的名相大约也只能如柳子所重的伊傅周召了。夏代无名相。其所能鸣者,五子以其歌鸣。春秋的管子可谓治理大家了。但孔子说他器小,只辅佐桓公成了霸道,而去王道远矣。商鞅很了不起,他的变法最终使秦由弱变强,以致后来能一统天下。但遗憾的是商君自己也只做到了“齐其法制而整顿焉”。变法才二十多年他就过早地遇害了。堂堂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的宰相李斯的才能够高能力够强了吧,可叹他不能“恪勤为公”,为了自己的名位而背弃了合理合法的继承人太子扶劳。两汉无名相,虽有萧规曹随换的美谈,让人不禁感叹汉相权力不大,束缚太多。蜀相诸葛亮以前后《出师表》,能使天下英雄泪沾衣巾,但国弱势微,孔明被迫的身必躬亲,无形中于相道之不侵众官的法理相悖了。由于身处唐代,也许柳子有不便点评之虞,但唐代名相却是为数不少。房杜姚宋是众多唐代名相的佼佼者,但苏子一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点出这四大名相在大唐的文化建设上没有大的建树,三百多年的浮华文风,唐前期没有改善。宋代名相多多,但其瑕疵也是多多。荆公的人品文风后人多有仰视。但其用人不察,后来断送北宋大好江山的奸相蔡京就出于荆公的举荐。
明清的内阁成为了制度,那时的宰相权力则已远不及前代诸朝了。唯有张居正能以“一条鞭法”完成了一次做规矩绳墨般的定制。之后,宰相的故事基本就算告一段落了。
即使是到了今天,这么信息化专业化的社会。老百姓依然盼望出现能力超强,品格高洁的执政者,没有别的原因,算是中华民族历经久远的民风和传统 吧。
来源: 一元一国学 网
本文标签:北京市委, 法制
via 宰相的特质:读《梓人传》札记(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