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人类一切会在突然间结束?

《发现》月刊,在智人50万年前漫游的大地上现代人类建造了城市创造了复杂的语言向其他星球发射了探测机器人。很难想象这一切会在突然间结束。然而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物种有99%已经灭绝。


1908年一块宽200英尺的宇宙碎片冲入大气层并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上空爆炸释放出相当于广岛原子弹1000倍的能量。学家们估计每100至300年地球就会遭到一次类似体积的宇宙碎片的撞击。尽管冲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碎片大多可能落入海洋偶尔落到地面的一些小碎片很可能落在人烟稀少的地区。但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无论落在何处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全球暖化


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多数科学 家认为人类对此应承担某些责任。全球变暖使城市被淹农作物被毁这一点已不鲜见。如果全球温度持续增高可能引起更加严重的影响水的蒸发更快释放出能吸收更多热量的水蒸气一种强劲的温室气体使岩石释放出二氧化碳从而使温度进一步升高。地球最后有可能变成另一个金星白天的温度高达900华氏度。


全球疾病流行


微生物也可能使人类毁灭。细菌和人类历来同时存在但是两者之间有时会失去平衡。14世纪发生的黑死病使1/4的人口死亡 1918至1919年间发生的流感至少夺走了2000万人的生命爱滋病的传播已经造成了类似数目的人员死亡其势头仍然未见减弱。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报告在1980年至1992年间美国各州因传染病造成的死亡率上升了58%。诸如霍乱和麻疹等旧日的疾病已经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密集型农业耕作和土地开发使人类更容易接近动物病原菌。国际间的旅行使疾病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的速度传播。由于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最严重的问题 是可能出现一种传播速度极快、使人毫无防范能力或者所有药物都无法对付的病菌。


为了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人们开垦土地用于建造房屋和农业生产用少数几种农作物取代多样性的野生植物在环境中使用新的化学制品。人类活动每年至少造成3万个物种消失这就是说目前是地球诞生以来物种大规模灭绝最严重的时期之一。


环境中的毒性物质


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由柴油发动机排出的微粒。如今已经知道这种微粒是一种致癌物。工业企业的烟囱排出的含有重金属的烟尘随风飘散到世界各地甚至飘到了南极洲的原始冰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杀虫剂使河流湖泊受到了污染。如果接触大剂量的二恶英可以妨碍胚胎发育破坏人的生殖能力。而二恶英却无处不在。人们的住房中可能使用了聚氯乙烯管道壁纸和壁板一旦着火可能释放出二而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每年都要把一些化学物质列入致癌名单中目前已有218种。人类制造的化学垃圾可能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生物技术失控


人类一方面在毁灭自然物种另一方面又在利用遗传工程制造新的物种。基因改性的农作物可以长势更强壮味道更好也更富有营养遗传工程培育的微生物可能有利于解决人类的一些健康问题基因疗法有望修复人类脱氧核糖核酸中的缺陷。然而生物技术可能具有不利的一面。尽管尚无证据表明基因食品 不安全但是有迹象表明基因改性植物的基因可能泄漏并且进入其他物种转基因农作物也有可能增强害虫的抗药性。基因改性的微生物可能出乎意料地难以控制。最令人担忧的是生物技术可能被蓄意滥用某些恐怖组织或胡作非为的国家可能觉得炭疽菌的危害还不够大然后设法把炭疽菌与其他病毒比如说埃博拉病毒混合到一起给人类造成更严重的威胁。


入侵


人类探索的历史 证明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不是与外星人的直接冲突。外星人可能想要我们太阳系的资源也许是想利用充满氢的地球海洋为他们由聚变能驱动的宇宙飞船补充燃料。如果我们阻拦他们这样做他们可能像驱赶蚊虫一样把我们驱赶到一边。外星人可能把一些害虫带到地球也有可能实施某项宏大的星际建设工程使我们的星球或太阳系受到破坏。


火山活动


公元1783年冰岛的拉基火山喷发喷出了3立方英里岩浆。火山喷出的岩浆、火山灰和浓烟造成周围9000人和80%的家禽家畜死亡。随后发生的饥荒又造成冰岛1/4人口死亡。大气中漂浮的尘埃使刚刚独立不久的美国冬季气温下降了9华氏度。这只是一次并非十分严重的喷发。6500万年前在当今的印度大量炙热的岩浆从地慢喷出持续了几个世纪最终喷出了250万立方英里岩浆。一些科学家至今仍然认为恐龙灭绝并不是小行星撞击造成的而是那个时期的火山活动造成的。在更早的二叠纪三叠纪时期西伯利亚地区更猛烈的火山活动导致了当时世界上95%的物种灭绝。


地球磁场反转


每隔几十万年地球的磁场逐渐减弱到几乎完全消失的程度这个阶段大约持续100年然后以南北两极颠倒的形式逐渐恢复。


上一次磁反转发生在78万年前。地球磁场的强度100年来已减弱了5%可能有人认为既然全球定位系统 已经使指南针过时了地球磁场强度减弱有什么值得担心的这是因为磁场能使太阳发出的粒子暴和宇宙射线以及来自太空深处能量更强大的亚原子粒子转向。如果没有磁场的保护来自太空粒子暴将会轰击地球的大气层使已经千苍百孔的臭氧层瓦解。磁反转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巨大的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太阳上猛烈的磁爆发使地球受到大量的高速亚原子粒子的轰击。地球的大气层和磁场可以阻挡普通耀斑潜在的致命影响。但耶鲁大学的布拉德·利谢弗在查阅古代天文观察记录时发现一些看上去非常普通、与太阳相似德恒星耀斑的瞬间亮度相当于太阳耀斑亮度的20倍。虽然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我们的太阳不会出现这样的超级耀斑但是科学家们尚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超级耀斑。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萨莉·巴利纳斯认为许多与太阳相似的恒星都要经历一个延长的休眠期其亮度在休眠期内减少1%这个比例听起来并不大但却会使地球进入另一个冰期。巴利纳斯说地球1万年来出现的19次主要寒冷期有17次是由于太阳活动减弱造成的。


γ射线爆发


如果注意观察大约每隔一天时间天空会出现一次持续时间非常短暂的极亮的闪光。这就是γ射线爆发。天体物理学家们近来了解到γ射线爆发源于遥远的星系其能量极大相当于太阳能量的1万万亿倍。γ射线爆发很可能是由两颗坍塌的恒星融合造成的。在这种剧烈的爆发开始之前这两颗坍塌的恒星可能根本观察不到。然而爆发一旦开始其壮观的景象就清晰可见了。地球大气层最初能挡住这种爆发喷出的致命的X射线和γ射线但是要付出代价。猛烈的射线会使大气层升温使大气层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氧化氮。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太阳的紫外线几乎全部到达地球表面使人罹患皮肤癌更严重的后果是它还会杀死海洋中为大气层提供氧气的浮游生物。


机器人主宰世界


尽管迄今尚未出现智能机器人但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系创始人之一的汉斯·莫拉韦茨仍然坚信会出现智能机器人。他预言 到2040年机器将达到人的智力水平也许还能达到人的意识水平。然后智能机器人会得到进一步改进。他设想人与机器之间最终将建立一种共生关系两者合并为能够大大扩展智力的“后生物体”。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家马文·明斯基预见到相似的未来 人将把大脑的思维下载 给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替身形成几乎无限的信息和经验。这种状况究竟是标志着人类的终结还是标志着进化的另一个阶段在于人们持何见解。一些社会学家担心人类的文化乃至我们的人种可能会逐渐消失。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采用一种小型化技术制造体积只有原子大小的机器开创他们称之为纳米技术的新领域。在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科学家们有可能制造出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能够自行组装和复制的微型机器人。这种微型机器人可以进入人体内为患者做手术用简单的原材料制造出人们想要的任何产品或者探索其他世界。如果纳米技术能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发挥作用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请注意展望研究所的埃里克·德雷克斯勒在《创造的动力》一书中描述的情形体积小如细菌的机器“可能像花粉一样随风飘荡迅速自我复制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毁灭生物圈”。


黑洞


据估计我们的银河系大约有1000万个黑洞。黑洞是由坍塌的恒星形成的宽度只有十多英里。黑洞的引力非常强大它能吞噬一切物质就连光也无法逃逸。黑洞像其他星体一样沿着轨道运行。但是普通星体的移动可以看到黑洞则看不到。假如某个黑洞在运行过程中途径我们的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轨道将被扰乱。地球可能被拖入一个椭圆形轨道造成极端的气候摆动或者脱离太阳系飘向宇宙深处。


粒子加速器事故


著名的反核武器科学家西奥多·卡钦斯基评击说粒子加速器可能引发将把世界摧毁的连锁反应。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头脑清醒的物理学家也持同样的看法。他们通常是在私下交谈时谈到这些令人担心的问题。但《星期日泰晤土报》前不久的一篇报道把这个问题捅了出来。报道说位于长岛的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有可能造成一个亚原子黑洞把我们的地球慢慢 吞噬掉也有可能制造出称之为奇异粒子的异物质它将把遇到的一切普通物质全部消灭。为了消除人们的担心该实验室负责人召开的专家会议保证说出现上述两种情形的可能性极小。专家们还驳斥了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将会造成宇宙向真空能阶段过渡的可能性。然而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的物理学家们并没有完全排除发生这种灾难的可能性。


真空坍塌


屈特·冯内古特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一书中介绍了关于icenine的概念。这是一种比普通水更加稳定的水在室温条件下呈固态。如果把它释放一点点世界上所有的水会在突然之间变成“冰9”并凝结成固态。“冰9”是一个讽刺性的概念创造但是具有一种突然的、灾难性的阶段过渡可能性。据一个宇宙模型显示在宇宙历史的最早期空旷的宇宙空间充满了能量。这种称之为假真空的状态非常不稳定。一种新的、比较稳定的真空出现了它像“冰9”一样迅速取代了假真空。这个过渡释放出了极大量的能量并引起宇宙短暂的迅速膨胀。然而有可能存在另一种更加稳定的真空。随着宇宙的扩张和冷却这种新的真空可能出现微小的气泡并以接近光的速度扩散。


来源: 网文



本文标签:, , , , , ,






via 人类一切会在突然间结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