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几年前,爸妈结婚后直到哥哥出生,都是租屋度日,但因租屋地点环境不佳,影响家庭生活,几经考虑,爸妈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又碍于经济条件有限,心想先买个小房子也无所谓 ,只要有自己的窝就好。
很快的,爸妈买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那是间小小的透天厝。我和妹妹在那里相继出生。当时家里同住的有两个堂哥、两个未婚的叔叔、姑姑和爷爷奶奶,小小的屋子里最高纪录住了十二人。
为了克服空间上的障碍,在我幼童时期,所有的小孩没有床,都是打地铺一起睡觉的。
记忆中,妈妈每天下班总是飞奔回去买菜煮饭,搞定一大家子的民生大计。蜡烛两头烧的她,经常忙到深夜才入睡。
后来叔叔和姑姑们陆续结婚,而我们三兄妹也相继步入求学阶段,爸妈发现房子太小了,他们认为小孩需要有自己的房间,加上在职场上奋斗了十几年,累积一点经济基础,也有能力换大一点的房子了,于是开始寻觅一间合适的房子。
当时刚好旧家附近有新的建案,爸妈经过审慎考虑后决定买下来。房子有车库、花园,是一间很大的透天厝。小孩每人拥有一个大房间,妈妈有个大厨房,爸爸也有一间书房。空间足够了,生活质量也提升了,虽然眼前的房贷仍然是爸妈肩头上的重担,但我们一家五口很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家庭生活。
后来,我们三兄妹陆续高中毕业,离家到北部念书,毕业后在北部工作,接着结婚成家。一栋空荡荡的大房子,只剩下爸妈两人。这时候,妈妈又兴起了换屋的念头,她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空间需求,人口众多时需要大房子;现在人口少了,人也老了,不想爬楼梯了,空间则要小一点,杂物少一点。
最近妈妈又买到一间满意的电梯大楼,准备和爸爸迎接退休后的「减法生活」。经过三度换屋,看似简单平顺,但每段过程都深藏着妈妈的智慧。
来源: 联合报
via 妈妈的换屋哲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