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星期四

《环球时报》这次“叼错盘”了(图)

作者: 章文




》这次“叼错盘”了


2014年 6月23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没13亿人多”,警告发起“6?22政改公投” 的香港反对派:无论怎么折腾,都跳不出《基本法》的掌心。


《环球时报》乃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旗下子报,近年来以煽动极端民族主义 情绪、反西方价值观而闻名于世,其社评因常常揣测、迎合“上意”而被讥讽为“叼飞盘”,其总编胡锡进本人在大陆 网络上声名狼藉。


恐怕胡总编也料想不到,此次“叼飞盘”遭到了梁振英的批评,认为其社评标题“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没13亿人多”是在把香港人和全国人民对立起来。

梁振英的批评顿时传遍大陆网络,很多网友“幸灾乐祸”地留言说:看胡编这次怎么编?


我从来不掩饰自己对《环球时报》的反感,这种反感基于其新闻报道上的不专业、不客观,也基于不能苟同其强烈的国家主义价值倾向。《环球时报》的这种特质连累其员工在媒体圈中难觅同道,得不到尊重,连跳槽都很困难。


5年前,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酒会上,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致辞说:《环球时报》1993年创刊以来,不断向中国 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不断满足中国读者对国际事务的知情权,得到他们的普遍认同。


胡锡进也在致辞中自夸,《环球时报》这些年的报道加大了中外交流 的信息量,使中外看到了彼此的复杂与多样,减少了彼此的误判。


当时我看到以上两位先生的发言,只想发笑,《环球时报》创刊以来呈现给中国读者一个怎样的“真实世界”呢?在我看来,那是一个虚假的世界,是一个中国被西方列强不怀好意窥视的世界,依然是一个旧世界。


在这个旧世界里,中国依然遭到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围剿,他们亡华之心不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宿敌仍然敌视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国家都在妖魔化中国。


总之,中国面临的世界仍然危机四伏,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此情此境下,只会增加中国和世界的误解和敌意,何谈“减少了误判”?


例如,《环球时报》从来不向中国读者详细介绍美国的三权分立机制,不告诉读者国会和的区别。当国会或其他社会团体出现反华提案时,《环球时报》不管总统的态度如何,统统报道成美国的立场。


例如,《环球时报》从来不向中国读者介绍的政党制度,不告诉读者巴黎市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巴黎市长)的左翼背景,他是总统萨科奇的反对派,而在市政府门口悬挂“藏独”分子的“雪山狮子 旗”,是萨科奇政府所反对的。


例如,《环球时报》从来不向读者详细介绍香港、台湾的民主机制,不告诉读者这个机制对于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个体制下的社会安静有序,反而一味渲染港台街头的示威游行以及议会里的乱象。


近几年来,《环球时报》的视野从国际报道扩展到国内报道,针对国内敏感政治事件频频发声,在刘晓波、、陈光诚、许志永以及最近的案件上,对这些当事人极尽抹黑、构陷之能事,被舆论指责是在给当局“递刀子”。


如果《环球时报》真的有信仰,真的是为“党国”分忧,也可以让人理解,甚至对其“愚忠”保持一份敬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环球时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取经济利益。打着“爱国”的旗号发财,就令人鄙夷了。


某次饭局上,针对大家对其报道的批评,一位供职该报的编辑在辩解中暴露了:《环球时报》每期头版内容都是在征询各地经销商的意见后确定的,为的就是迎合读者的需要。


中国固然有极端民族主义的土壤,但作为社会公器,报纸应该担负起启蒙和引导大众的责任,不能仅仅为了经济利益就在受众面前无原则。《环球时报》的无底线为其带来巨额利润,单期发行量逾200万份。


《环球时报》的可恶在于它不但迎合,还经常刺激和操弄极端民族主义。由于其受众众多,且大部分居于社会底层,日日受其“洗脑”,导致“反西方”的“爱国主义”泛滥。在全球化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中国人的心理却与西方越发隔膜,新生 代不能客观看世界,许多年轻人的国际观狭隘偏激,《环球时报》成为中国愤青大本营之一。


5年前,针对我的批评,胡锡进先生先后两次在新浪网、环球网的访谈中为《环球时报》辩护,这次香港特首的批评,他会回应么?我相信很多网友都很期待看到这一幕,但以我对胡锡进先生与《环球时报》长期以来的“深刻观察和了解”,他们的脸皮足够厚,眼睛也习惯选择 性注视,恐怕会当梁振英的批评不存在。


来源: 东网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环球时报》这次“叼错盘”了(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