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幼年的一些趣事,记得一次院里的阿姨都在侃,“我姑娘长大后,让她嫁个大款”,“给她找个当官的更好”,母亲带着浓浓的南方口音,不紧不慢地说:“嫁大款,嫁官爷,都不如让姑娘嫁个能吃苦的。”于是,“能吃苦的”就成了我以后的婚姻指南。在母亲的印象中,能吃苦或许意味着全能和全才。幼年的那一片段,思想的空白之处,写下了母亲的精彩瞬间,记忆至今。
家境逐渐富足以后,父母把欠下的债都还了。但逢年过节,父母还不忘的提些东西常常拜访看望。一次,我很市侩地对母亲说:“老妈,债还完了,还去干啥。每次都还大包小包的。”没想到,母亲反问我:“噢,你以为钱还完了,恩就还完了?那个恩你能还得完吗?”话听着很绕口,思想纠结的线也要绕几圈,才能绕出狭隘的偏见之地。后来,渐渐明白,帮助别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再小的帮助,这个恩都能牵起不同的世界,能像雨露滋润心田和心智。钱财可以还尽,但恩的细腻和穿越,却是无法跨越的。
一次打电话,母亲说她正在步行回家,我说打个车吧,多快,几分钟就到了。母亲说:“不打车可以省5块钱,今天5块,明天5块,攒一个月,回老家送给乡下的姨妈和伯伯。乡下日子苦,平常攒些零花钱,给大家都开心。”常常听说,有从亲戚哪儿算计着捞钱的,鲜少有算计着为亲戚送钱的。小小的不在意,少吃一支冰棒,少打一次车,这样的算计和伟大没什么交集,却能从这小小的用心,体会着人情的酣畅和醇厚。
现在国内的医疗行业竞争激烈,私人诊所都想着从病人身上多挣点。每每看到别的诊所提高收费标准时,父亲有时也会想提高诊金。母亲就劝父亲说:“那钱你赚的完吗?几千年了,多少亿人,生老病死的有几个人跑出了‘病’的手心。你今天看病,明天就不看了?病号今天不来,明天就不来了?猴急的赚钱给谁呀?”
一条胡同上有4家诊所,同行之间互相拆台的事时有发生。一天电话里,父亲讲起医德的问题 ,说从别人的门诊路过,同行老是指桑骂槐地骂他。父亲说他不拾骂,又不是什么好东西,拾它干啥?若有人向他打听,同行的诊所怎么走,他都把路给人家指准了,绝不给人家指反路。
一天父亲打电话说,他梦到阴曹地府了,到了哪儿看到很多人,都是战战兢兢的,打着哆嗦往里走。父亲说他一点都不害怕,反而理直气壮地对地府当差的说:去,把你们的生死簿,福禄簿拿过来我看看。当差的赶紧恭恭敬敬地拿给他看。父亲竟然把整个家族的都看了一遍。醒来后,父亲乐乐哉哉地说,平常良心无愧,下了地府,当差的也要敬你。良心真的是证据,将来好不好,都得凭它。
简单的一帖,清淡的字符,段段的家风逸趣,生活的闲散琐碎,看似夸张不合时下追逐之风。当把这些闲散的记忆穿起来时,细细品味别有风味。似乎每个环节之间,架着一道一道的桥梁,而支撑这些人生桥梁的,正是那一味“苦”的千金良方。 来源:大纪元
本文标签:大纪元
via 皇甫容:家风逸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