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星期二

识人用人,成败关键


在浩瀚的历史 长河中,得人者得天下的先例比比皆是:周武王得姜子牙辅佐才能推翻商纣王的暴政 ;秦穆公拔百里奚于奴隶中,得以问鼎中原;刘备求诸葛亮于山林村野,最终才能称帝汉中;……清朝名将左宗棠说:“非知人不能善任,非善任不能谓知。”


在历史上因识人用人而致成败的国君也不乏其人。春秋战国时代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因用管仲为相,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因而九次会盟诸侯,执群雄牛耳。管仲临死时提醒桓公,千万不能用与桓公关系密切的易牙、竖刁、开方三人。然而,桓公说没吃过人肉,易牙就把自己的三岁儿子烹给他吃;竖刁自阉入宫,百般曲意讨得欢心,让桓公离不开他;开方本可回卫国当国君,却留下来不离左右侍奉。因此,齐桓公总觉得这三人对自己忠心耿耿,觉得他们为自己而舍弃了骨肉、身体、地位,最终还是启用了这三人管理国家。不久这三人公然作乱,使强盛的齐国一蹶不振,而英明一世的齐桓公却被活活饿死。


《三国演义》中的虎将赵云,在公孙瓒的手下效力时,默默无闻,碌碌无为。一旦成为刘备的部属,则如猛虎出山,长阪坡大战在曹操的83万大军重围之中杀了七进七出,一人力斩曹将50余人;在收复汉中的汉水之战中,面对曹军追到营门,赵云有勇有谋,大开营门,一人吓退数万曹兵。同时代的魏国名将张郃,原在袁绍手下为将而不得重用,官渡之战中他屡次向袁绍进谏而不得采纳,最终导致袁军大败。但是他在归附曹操之后找到了用武之地,数次大战中展现了智勇双全的军事才华。由此可见,真正的智慧在于选择 。即使是有能之士,如果跟错了人,其结果可能是身败名裂。


司马光说:“为治之道,莫先于用人。”一个国家的兴衰、一项事业的成败、一个人的荣辱最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地识人用人。因此,明辨是非、分清正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智慧。


来源: 新三才








via 识人用人,成败关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