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14年 度观察家年会暨中国 最受尊敬企业颁奖典礼”于10月2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的探底过程仍未结束。
刘世锦称,中国经济能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依赖高投资,高投资主要包括三项: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这三项合起来占中国投资的80-85%,这三只靴子相继落地,中国经济的下行底部就探明了。
由于今年房地产行业低迷,拐点之说争论不休。刘世锦则坚定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历史 性的拐点,“根据我们的研究,构成中国房地产70%的住宅需求峰值是1200-1300万套住房,这个数字今年已经达到了,这个点达到了以后,房地产增长速度就是平的,还要往下回落”。
刘世锦同时强调,房地产问题 非常复杂,牵扯到区域性市场问题,“这个街道和那个街道的房价不一样,北京的房价和鄂尔多斯的房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其仍然表示,“从总体上讲,中国房地产的历史性拐点已经出现了”。
“当房地产这只靴子落地以后,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基本上就完成探底了”,“当然,我们希望房价能够逐步的下来,不希望下得太快,最好是软着陆”,刘世锦表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世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观察家年会和最受尊敬企业的颁奖典礼,刚才讲了合二为一,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举行,大家都感觉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这个主题,创新践行者,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已经讲了很多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讲创新,现在的创新和过去的创新有什么不同之处,或者说我们今天说的创新的创新之点在什么地方?我想是不是在我们这次论坛 中大家可以考虑这样的问题。
我今天就想借这个机会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状态,下一步的走势谈一点初步的想法,大家一起交流 。
刚刚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的数据,三季度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是7.3%,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出来了以后大家都在讨论。看法是有很大差别,一种看法认为7.3%的增长速度,是最近几年最低的,所谓创了新低,这个形势恐怕不太乐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疑虑好象也是增加的。这种观点主要是从增长速度来看的,30多年我们都是高增长的。另外一种观点,如果从我们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我们的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型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得出的结论就完全不同。
所以,我现在想从这样的角度来谈我们的想法,首先,谈一谈现在中国经济所处的大背景,我们已经高速增长30多年了,最近两三年经济开始出现了放缓的势头,怎么来看这样一个现象。我想稍微的回顾一下四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过一项研究,二战以后,几十个发展中 国家都进入了工业化进程,但是多数是不成功就落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有13个经济体,其中包括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香港、新加坡,我们所熟知的东亚的后发追赶型的经济体,他们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这些成功追赶型的经济体,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也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当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的时候,我说的国际元是购买力评价的指标,是按照美国经济史学家麦蒂森的数据集,用的是1990年的价格来计算的,到了11000国际元这个点的时候,这些经济体无一例外的出现了增长速度的回落。回落的幅度一般是在一半左右,有的比一半还要更大。
当时我们关注到这样的现象以后,回头看一下中国,中国当时也做了几种不同的测算,一个是把中国整个国家总体上进行了测算,第二是我国31的省市自治区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分成了6组进行测算,测算了重要的人均实物量,包括钢铁,汽车,发电量。最后令我们吃惊的是得出的结论,大家看这张是四年前的图,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2013年到2015年就会下行,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经济将会进入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判断,当然,四年前,做这样的判断多数人是不同意的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呢?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速度怎么可能下来呢?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最近两三年的时间,一直在下行,我们的经济是2008年遭遇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政府实施了被称之为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到2009年中国经济大幅度回升,201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就处于高点,从那个高点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就是回落的态势。我们进行了测算,到2014年底的时候,人均GDP利用国际元计算已经非常接近11000元,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 的省份前两年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所以会看到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回落率先已经发生了。四年前我们做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上的推论,已经变成了现实。
最近两年应该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阶段转换的基本看法,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新常态,可能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我想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仅仅是一个表象,我们更多的是要看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具有长期意义的结构性的变化,首先我们会看到第三产业的比重,去年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消费的比重前年已经超过了投资,去年是有所反复,但是今年又拐回来了,还是消费超过了投资。出口,中国过去出口经常是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最近两年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在下降,我们估计以后会保持5%到10%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出口还是负的增长,原因主要不是因为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需求的变化,主要是我们的出口竞争力在下降,由于我们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的上升,由于我们汇率水平的上升,我们的出口竞争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过去讲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投资为主,工业为主,更多的依靠外需。现在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刚才的几个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一方面,就在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的重要,在最近一两年观察到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提高,我们的就业虽然说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结构性就业的问题,人大的学生有一些同学出去已经不太好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存在的,与此同时,民工现在还缺乏,总体来讲中国现在就业的压力和2008年相比没有那个时候大了,很多地方还在缺人。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有所提高的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一点,因为中国经济过去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的经济类型,当增长速度往下落的时候,一般的效益水平也往下落,但是最近两三年大家会看到我们这个度,这条红线是落了一下,又比较平稳的往上走,特别是今年以来是往上走的,今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速度达到10%,财政收入虽然说有所波动,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总体来讲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今年1到8月份有8%的增长幅度。
除此之外,财政金融风险是有所加大的,最近大家会看到一些报道,因为经济形势变差,一些地方风险是在加大的,但是我想说我们还是没有突破底限,没有出现全局性,系统 性的风险,虽然有风险,但是总体上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中国抵御风险的实力和能力在全球范围看是相当高的,相当强的。
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稳定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已经不是理论问题了,今天北京的雾霾又到了200以上了,刚才我们在路上讨论霾和雾有什么区别,雾过一会儿就散了,厚度就是几十米,最多一两百米,这个霾是看不到头的,若干公里,我看了一下确实若干公里,所以霾问题的出现,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经济增长,所谓的环境,大家总讲环境的不可持续性,我感觉到这事离得比较远,是说什么意思呢?看一下外面的霾就明白了,很多人已经在考虑北京还能不能继续住下去了,这是一个方面,但是从统计数据来讲,中国现在节能减排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我就说我们从刚才讲的这几个方面来讲,我说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是存在很多问题,刚才我讲的几个方面都有问题,但是问题还在可控范围之内,问题还没有大到不可收拾,所以我们的经济转型还能够比较顺利的推进。
怎么来看中国目经济目前的放缓,我想讲几点,第一是正常的现象,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刚才已经讲了国际上来看到了11000国际元的时候都出现了这种状况,而且这是成功者的回落,也就是说把工业化阶段能够提供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差不多了。所有的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早就掉下去了,我们撑到11000国际元的时候才回落,我们是成功者。
第二,这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前两天我们一些地方增长速度回落了,一些领导同志就讲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言下之意哪天想让它想弄上去就还能上去,但真能上去吗?恐怕不行了,潜在增长率下来了,硬上去还是会下来的,下来以后代价很高,有同志讲了一句话我们可以反周期但是不能反规律,这是规律性的表现的话,还是要服从的,还是要遵循的。
第三,国际范围来看,如果今后一些年我们即使是保持百分之六七的增长还是相当高的,国际上有几个国家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的?我们说从中国的角度讲我们的速度是中等速度,但从国际上来看,我们仍然处于高速度,我们称其为中高速增长,还有一点,虽然增长速度放缓了,但是我们增长基数是在持续增大的,2000年的时候,对应的新增量是1000亿人民币,2013年是五六千亿人民币,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两年的就业形势还不错,2005年的时候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是800万,2013年的时候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人口是1400-1600人,所以说经济总量扩大以后一个百分点的量比以前大多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新增量还是很大的,中国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前景是很好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中国的经济不行了。
即使是我们的速度有所降低,我们仍然可以如期实现2020年我国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当然说小康社会,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外国朋友,外国朋友可能听不懂什么叫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的概念。在国际上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的中国GDP的总量,有很大的可能性在2020年,或者稍后一两年赶上或者超过美国,这个事最近也有一些研究,一些议论,前几天IMF*有一项研究成果,说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我们有一些同志在那争论,说是已经超过了美国,有人说星期一早上,有人说不对,是星期三就会超过了。这是开个玩笑,但是购买力平价有争议,按照现价美元计算那个时候也会超过美国的,那个时候我们的人均收入比较低,只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就可以进入世界上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所以,就是经济总量最大,进入高收入国家,这两个目标还是很鼓舞人心的,咱们人大的同学们,以后出去留学的时候腰杆比以前就硬得多了。今年尽管增长速度是有所回落,但是我刚才想了一下我们的结构调整和总体质量还是不错的,有些方面进展是有突破性的,是有长期意义的,我们对中国经济转型,总体上来讲,我就讲怎么看形势,实际是不必悲观的,我们从大的规律上讲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转型现在总体来讲是算顺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但是问题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我们对整个形势还应该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第二,我就说下一步,我们要争取平稳较快的转入增长新常态。
最近两年,包括目前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是一个过程,目前这个过程还是没有结束,也就是说中高速增长的底到底是多少?现在还是没有探明的,现在学术界,包括咱们的投资界,都有很多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我个人的看法,这个探底的过程还是没有结束,下一步还需要再往下探,最近两年中国经济一般到年终的时候有一个反弹,这个时候乐观的判断就多了一些,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又会重回高增长的轨道,我们的判断说是不会的,只是一个短期的反弹,由于预期的问题,存货调整的原因。
因为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探底过程是没有完成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总体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个底总是会探着的,探底的过程怎么解释,怎么判断探底就成功了,这里面有一个分析逻辑,中国经济说起来很复杂,我也是人大的校友,1983年的时候在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认认真真的学习了一个学期,主要是学习投入产出表,我这里面分析是用了投入产出表的,中国的经济看起来很复杂,写几本书未必写清楚,也可以删繁就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中国的高增长主要是依赖高投资,高投资主要是有三项,基础设施这么多年来基本是占比重20-25%,房地产是25%左右,制造业是30%以上,三项合起来占中国投资的80-85%,剩下是服务业其他领域,农业的投资。三项中间制造业的投资依赖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以及出口,所以说中国经济速度要落下来,肯定是投资要落下来,投资要落下来的话就是三只靴子相继落地,也就是说出口,基础设施,房地产,这三只靴子要相继落地,落地以后中国投资就见底了,中高速增长的底也就找见了。
迄今为止中国经济的高峰期是2000年左右,政府把投资作为政策工具往上拉,没有多长时间又下来,出口现在基本触底了,现在下来就是房地产能不能触底,今年已经出现了拐点,出现了一个转折,这个讨论比较多,有人说周期性的拐点,还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我们的看法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前些年我一直在讲,根据我们的研究,构成中国房地产70%的住宅需求峰值是1200-1300万套住房,这个数字今年已经达到了,这个点达到了以后,房地产增长速度就是平的,还要往下回落,所以我非常明确的讲,这次出新的拐点不是短期的拐点,不要在想明年的房价又涨上去了,后年又涨上去了,我说一句房价的问题很复杂,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这个街道和那个街道的房价也不一样,北京的房价和鄂尔多斯房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我们从总体上讲,中国房地产的历史性的拐点已经出现了,所以我前两年根据供求的基本规律,不支持中国的房地产价格长期大幅度的涨,这是两三年以前的判断,现在认为这个判断还是有道理的,现在这个拐点已经出现了,这两天公布了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走势,虽然有所变化,由于受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有所变化,但是整个还是一个比较平稳的缓慢回落的态势。我们希望能够逐步的下来,不希望下得太快,最好是软着陆。当这只靴子落地以后,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基本上就探底了,探着了以后,而且如果说你能维持比较长的时间,这就所谓的出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所以十三五期间将是新常态形成并得以巩固的关键时期。
刚才报社的领导同志讲话的时候,我注意他讲了一句话,说现在都在谈新常态,但是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有不同的定义,我说一下我的定义,我觉得经济增长的新常态,首先就是我刚才讲了很长时间的,增长速度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将来是所谓的中高速增长,这个底还没有探明,目前百分之七点几的增长速度不是底,还在往下探。但是增长速度是非常表面化的,关键是要看背后发生什么变化,背后首先发生的是结构变化,刚开始我讲了,现在我们消费服务业已经开始为主了,已经超过了投资和第二产业。消费服务为主,内需起更大的作用,增长的动力,下一步要更多的依靠生产力的提升和创新的驱动,发展的目标,这么多年我们非常重视速度,但是以后的速度要服从于质量,由质量决定速度,要更加重视把增长质量和效益切实的摆到整个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
最后,我们的体制是要跟着转型的,有效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场,由数量扩张型的体制特征转向创新引领型的体制特征,这样就回到今天谈到的创新问题,我讲新常态,核心的问题是要提高效率,提高效率中间要做到最基本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鼓励创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怎么促进创新呢。
因为今天是企业颁奖的会,我想简单的说两个问题,对我们下一步企业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盈利模式的改变,我们对增长新常态感觉到质量到底好不好,可以提出六个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
做到这个不容易,大家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有人注重就业,这是对的,但是我认为企业盈利某种意义上跟就业不一样,只有解决了企业的问题,这个企业才能雇人,才能招工人,财政才有收入,风险才能得到控制,才能给老百姓多发点钱,多增加点收入,资源环境才可持续。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我们认为是非常关键的,刚才我说了,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呢?当经济增长速度10%左右的时候,大部分的企业都是盈利的,过去我们经常讲说是中国增长速度太高了,能不能速度低一点,企业的效益好一点,但是实际情况一看是相反的,速度越高,企业的效益越好,为什么呢?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规模经济,使每一单位的产品固定成本可以摊低的,这样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这都是经济学的原理,在座的人大的同学学习的东西。中国的过去是和高速增长相适应的盈利模式,我们曾经做过测算,如果中国这个盈利模式不变的话增长低于7的时候,大概40%甚至接近一半的企业是亏损的,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落到7%甚至是更低以后,大部分的企业能否盈利,比如说美国的企业,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是2-3%,日本是0-1%,大部分企业是盈利的,我们转到中速增长的时候多数的企业能否盈利,这是要解决的问题。要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比如大企业要更大,中小企业要更专,就不展开说了,今天有很多国内的领军企业,我想你们令人尊敬之处,可能在新常态下的话,将来交出成绩单,企业的盈利状况是比较好的,更重要的方式,你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你是稳定的。
第二个问题,稍微看得远一点,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中国应该形成稳定的,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企业,现在全球化发展的程度比较高了,所有的国家,包括一些大国,他们不可能在所有的行业都具有竞争力,但是一定在有一些行业中有相当强的,比较稳定的,具有可持续性的竞争力,比如说美国,美国的强项在什么地方呢?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咱们坐的波音飞机,空客都是美国和欧洲生产的,IT产业的上游,iPhone6最近卖得很热,芯片是美国的硅谷设计的。还有农业,日本和德国主要是精密制造业。
我们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经济放缓以后,快速扩张期结束以后,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整合过程,很多企业是要被淘汰,被别人兼并的,最后留下一些企业和行业是具有竞争力的,到底是哪些行业具有长期稳定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这不是我们谁说了算的,也不是政府说了算的,是要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决定的,这是一个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是我想强调一下,刚才我说了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制造业了,中国一定要吸取一些国家制造业的教训,中国制造业的比重不能降得太低,中国下一步的产业升级核心是制造业,至于哪些行业留下来,具有长期稳定的竞争力,有一些人想一定是高科技行业,会有一些高科技行业,但我们想多数还是所谓的传统 行业,一定要看好传统行业,像法国的红酒算什么行业,意大利瓷砖,服装,这些行业都是很有竞争力的,特别是农业,我经常说农业,大家感觉到农业越来越重要,农产品(11.69,-0.11,-0.93%)的价格卖得月相当高,食品 安全的问题解决好了是盈利水平相当好的产业。农业是传统行业,每天早上起来以后,都得吃饭,而且想吃得香一点,好一点,卫生一点,安全一点,是真正的朝阳产业。中国将来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可能相当一部分是传统行业,关键是我们有一种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能力,国家来讲下一步应该有相应的政策,鼓励竞争,鼓励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企业行业脱颖而出,能够把优势发挥出来,这是中国在未来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竞争力的基础所在。
这是我谈到的一些想法,我本人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但是我现在说这些都是属于个人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来源:新浪财经
本文标签:占中, 台湾, 国务院, 德国, 意大利, 政府, 新加坡, 日本, 欧洲, 法国, 看中国, 经济危机, 经济观察报, 美国, 韩国, 香港, 高峰
via 刘世锦:房价进入历史性拐点 伴随经济探底过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