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星期日

【方林】春秋三传(图)


作者: 方林




孔夫子,网络图片


《春秋》是中国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据说为孔子所作。“春秋”一词,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


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为达到这个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言简义深、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所以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


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阐述《春秋》最著名的有《左传 》、《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以来,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据《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孔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 ,并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春秋公羊传》乃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他曾受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春秋公羊传》可谓训释之传,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重在阐发《春秋》经中之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汉儒总结其有“三科九旨”之说,谓春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王法者,一曰讥,二曰贬,三曰绝;人情者,一曰尊,二曰亲,三曰贤。


《春秋穀梁传》也是儒家经典之一,旧题穀梁赤撰,其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春秋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榖梁赤。其宗旨亦在阐发《春秋》经中之微言大义,只有少量叙事,间或有长篇对话。《春秋穀梁传》所释之大义与《春秋公羊传》略有出入。


来源:



本文标签:,






via 【方林】春秋三传(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