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上汉朝最鼎盛的时期是西汉武帝时,而当时的中国 也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史学上的“汉唐盛世”之说中的“汉”指的主要是汉武帝时期。此外,人们还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称为“秦皇汉武”,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虽是秦始皇创立,但却是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的。
汉武帝名叫刘彻,父亲是汉景帝刘启。他出生时天有意象,被视为刘氏王朝有一位明主降生的吉兆。小时候的刘彻亦聪明过人,且十分勤奋。公元前136年,16岁的他继承皇位。当时的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天下已经非常富庶,粮食和物资的储备相当充足,但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对内需解决各地方诸侯对抗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如何保证汉室天下长治久安之困扰;对外要解决匈奴威胁汉室边境问题以及向外开疆拓土、恢复秦时疆域。
雄心勃勃的武帝准备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改革,却遭到了太皇太后窦氏的强力反对,改革失败。武帝于是选择 养精蓄锐,等待时机。4年后,窦氏去世。武帝马上将窦氏的人马一律罢免,重用田蚡、董仲舒、东方朔等良才,开始全面改革。
对内加强中央集权
在治国思想上,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对付地方的诸侯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独尊儒家,废除其它百家学说;强调君王的权利来自上天的赐予;此外,还强调实施仁政,“德主刑辅”。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其他皇帝治理天下的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武帝具体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削弱相权。公元前124年,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来做丞相,这样就改变了以前总是由贵族来做丞相的惯例。为了削弱诸侯权力,武帝还颁布了《推恩令》,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的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失去了与中央政府抗衡的力量。
此外,武帝还采用派御史的方式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刺史的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相当于钦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还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在如何选拔优秀人才方面,武帝一方面继续推行汉初的察举制的,一方面扩大了察举的范围。察举制,又称为推荐制,主要是通过各级官员推荐来选拔人才。同时,武帝还允许官吏和百姓上书评议政事。武帝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的选拔出了有德有才的人。
武帝还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在京城设立了“太学”。这也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所国家设立的大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讲课内容,学生是国家选拔的杰出青年和各地郡国推荐的青年。在太学学习一年之后,再进行考试,依照成绩分等级来任命做官。从此,普通的儒士们开始大量的进入国家管理体系,而这对于在治国上贯彻儒家“仁”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在经济方面,武帝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权力,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当时的商人社会地位不高,不仅不能坐车,不能穿丝绸衣服,不能携带武器,而且他的后代也不能做官。这种抑商思想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外改善关系与扩疆拓土
武帝的一大功绩还体现在对外关系上。在西北,他通过对匈奴的战争,收复和拓展了边界,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打开了通向西域的大门。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汉朝与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交通从此开通,外来文化的输入也自此开始,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也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或悲或喜的故事。
在南部,武帝攻占了闽越,并向西南开拓,重新确立了汉朝南部的疆域。在东北部,武帝派兵灭了朝鲜,并设置了四郡,辖境南至今天的汉江流域。这里所说的朝鲜是指西汉初年,中原人卫满率领数千人进入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其疆域大致包括今辽宁东部、吉林西南和朝鲜半岛的西北部。
武帝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福建、广东琼崖直到四川、贵州、云南,从新疆于阗和阿尔泰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勾勒出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而除了一些局部的收缩外,西汉的疆域基本上是稳定的,一直保持到了西汉末年。
武帝之死
武帝器重的一位大臣东方朔除了为其出谋划策外,还告诉武帝神仙的存在,但能见到神仙的前提是必须是“有道”的人。
史书也记载,武帝即位后,特别喜好神仙之道,经常到名山大川和五岳去祈祷,以求神仙。后来,其诚心感动了上天,有西王母降临宫殿,授他真经。汉武帝自从得到真经后修行了6年,觉得心胸清爽,格调高雅,认为既然得到上界神仙的亲传,自己一定能得道成仙。
有了这种想法后,武帝就渐渐放松了对自身品德的约束,又大肆修建宫殿亭台,劳民伤财,并对南方北方的异族夷、狄进行远征讨伐,对投降的俘虏也残酷的活埋屠杀,以致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黎民百姓怨怒冲天。到了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日,天火焚烧了供奉真经的柏梁台,存放在那里的经书连同装经书的匣子一起不见了。这是王母得知武帝不遵从她的教导胡作非为,才让天火烧毁了柏梁台。
由于他任用方士为其寻仙访道,晚年时,还出现了方士栾大之祸和江充的“巫蛊”之祸。公元前89年,武帝最后一次巡游路过泰山时,在泰山的明堂向天神和大臣们检讨自己的过错。时间不长,他应大臣的请求,赶走了所有的方士都。后来,武帝又下了罪己诏,重新任用有为的大臣,汉朝又恢复了活力。这为后来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87年,在位长达54年的武帝驾崩,死后被谥为“武帝”。后世史家对武帝的评价各不相同。一方面,他是一位雄才大略、卓具眼光的君主,而且能知过而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另一方面,他又好色、骄傲、虚荣、奢侈享受,甚至在对外战争中杀人如麻。
但不管怎样,汉武帝身为一个伟大皇帝的光芒,却一直辉耀在中国历史上,他完善的政治制度,深深的熔铸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与传统 中。而且我们必须记住的是:汉民族的名字则是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尚一
本文标签:刘晓, 吉林, 大纪元, 改革, 政府, 政权, 政治, 朝鲜
via 刘晓:【中华人物】雄才大略之汉武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