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

研究:医病先医心 病患好得快



同理心不只限于医患之间


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有同理心的医生不仅能让病患忍受病痛之苦,还能让患者更快康復,甚至让药物更有疗效,即使患者明知自己吃的是安慰剂,病情仍能获得改善。


哈佛大学特别设立一个单位,研究「安慰剂效应」,结果发现就算医生仅说些正面的话,创造安心的环境,也能提升治疗效果,前提是要确保患者信任医生,这也最为重要。


哈佛大学安慰剂研究计画的心理学教授基尔许说:「人的心理和生理总是相互影响。血糖降低时,心情会沮丧。当你压力大或受惊吓时,心跳会加速,血压会上升。」


基尔许教授说,有一群患者相信自己服用抗忧郁剂,其实当中有些人吃的是安慰剂。研究人员扫瞄他们的脑部。结果显示,不管是否真的服用抗忧郁药物,两组人的脑部处理情绪的区域都有活动反应。


义大利都灵大学生理学与神经科学 教授班内迪提,呼应基尔许教授的看法。他说:「我们应该开班授课,加强医生的同理心和慈悲心训练。」


美国一项针对近900名糖尿病患的研究发现,被认为富有同理心的医师诊治的病患,其血糖控制较佳,胆固醇数值也较低。


另一项研究,以大肠激躁症患者做为实验对象,部分患者服用的药物瓶身上写了大大的「安慰剂」字样,即使如此,他们服药后,仍觉得病情好转。可能是因为患者正面思考,相信治疗会有效果,症状随之缓解。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在既定的已发生的事件上,让自己進入他人角色,体会他人因环境背景、自身生理、心理状态,更接近“他人”在本位上的感受与逻辑。因为自己已体会“同样”的经验,所以也就更容易理解了当事人所处状态下的反应,以致理解这种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就算是自己的看法与人不同时,也能够理解对方在心理、情绪或行为上的反应,但能够理解并感同身受对方的反应并不代表是认同对方的行为。


编辑:李智


文章 来源:中国 时报


图片 来源:家庭医生



本文标签:






via 研究:医病先医心 病患好得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