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钱主宰的商业帝国,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要想获得长期的福利,将善行放入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很多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维珍品牌(Virgin)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在回顾多年的经营后,综合大量事实传递出“行善统治商业”的思想。这听起来颇有几分雷人。
行善是否能够统治商业?对于习惯了“眼见为实”的现代人,或许实际的追踪数据,才能证明善行与企业绩效的密切联系。据全球商业调查公司富时指数公司(FTSE)的追踪数据显示,在过去7-8年中,那些一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其股票持有点数已超过350点。
根据创投基金经理人的统计,硅谷成功创投企业比例,1000家新的创业者,只有1家会获得成功。在累积失败案例后发现,如果创业者出发点基于关心社会福祉,不仅易于从中获得商机,也能在公关时,协同官方组织帮助需要救济的弱势群体。以此创业,不仅获利长久,而且善行的震动效应,也能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品牌知名。
在过去几年,美国几十家最大的品牌已把社会善举视为它们向消费者、员工、股东,及媒体推销的一种异常有效的方式。据爱德曼(Edelman)国际公关公司2012年的调查,有4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每个月至少向一个支持慈善事业的品牌购买东西。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47%。
据万博宣伟(Weber Shandwick)国际公关公司2012年针对美国、英国、中国 和巴西近2,000名消费者及高级业务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调查,比起讨论公司的财务业绩,消费者说他们更可能讨论的是公司善行。面对这一趋势,任职于研调公司NPD集团的首席零售分析师马夏尔.科恩说:“对于品牌来说,这是一个使他们自己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强大营销工具。”
对于美国众多大小企业纷纷加入行善行列的趋势,有人预测,将来美国公司的善举将会成为企业文化的常规。盈利与回馈的相得益彰,使很多企业主从中获得精神与物质的互惠。以慈善健康轻食公司(KIND Healthy Snacks)为例。该公司的创始人丹尼尔.鹿贝斯基出生于墨西哥,其父亲是一个大屠杀的幸存者。这家小企业因其创始人父亲的惨痛遭遇,因此传递“行小善、施大福”的理念,以“在民众之间搭起桥梁”作为公司的核心使命。
该公司每个月做一次大善举,例如为无家可归的儿童购买学习用品、寒冬给流浪者送被子等等。同时,刺激它的客户做善举,然后把这些善举上网报导。随着善行理念的传递,这家公司的点心棒,逐渐发展成在美国几乎随处可见的景象。公司善行使50多万人受惠,而相应的业绩在两年内也翻了11倍,从1千万翻升至1亿2千万。
由此可见,善行不仅是单独的道德选项,也是一个明确的方向。当众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善行在商业中的意义,在商业中主宰着盈利和回馈的良性互动,也主宰着商业的成败和发展的空间时,“行善统治商业”就不会是一个空洞的设想。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尚一
本文标签:业主, 大纪元, 美国, 英国
via 章阁:行善统治商业的趋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