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8日星期三

大屠杀警钟长鸣(组图)


作者: 苏平


大屠杀

死亡 之路


奥斯威辛,树梢挂满洁白的雪花,昔日的囚房银装素裹。


但是,世间万物,什么都不能掩盖1940-1945年间这里发生的惨痛一幕。


一群学生沉默无声地走出阴森、压抑的11号楼--“死亡楼”,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是他们穿过雪地的脚步声。


不过今天(1月27日),“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将再一次传出纳粹“死亡工厂”幸存者的呼唤。200多名当年囚犯将聚集在这里,纪念苏联红军解放集中营70周年。


他们的呼唤,正是纳粹要永远扼杀的。


虽然现在集中营的幸存者都已经80、甚至90高龄,但是,其中一些人觉得自己必须返回,趁着现在还有机会,亲自为冤魂代言、向下一代讲述历史


蕾妮?索尔特(Renee Salt)今年85岁,来自伦敦北部,是重返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


蕾妮说,“50年没有回过奥斯威辛。10年前第一次回去,很不容易。但是那次以后,我很高兴我去了—我埋葬了噩梦。”


大屠杀

囚徒遗物


“从那以后,我回来过好几次。只要还能走得动,我就会接着来。为什么呢?现在世界上好多地方还有好多人否认大屠杀。如果我们不发声,他们怎么会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事。”


“我很幸运,活了下来。那么多人都死了……所以,我们才要回来、要说话。”


惨痛记忆


奥斯威辛那一座座囚房,那一段把一百多万人送入死牢的铁轨,那一笔90%的死难者是犹太人的统计。无法否认这段惨痛的历史。


最初,关押在这里的是波兰的犯、苏联战俘。后来,各个国家的犹太人被押送过来,纳粹要在这里实施“最终方案”:屠杀欧洲所有的犹太人。


纪念馆中的解说介绍了纳粹如何把囚犯分门别类:犹太人-黄星,同性恋-粉三角,耶和华见证人-紫三角……各色各样标志,决定着各种少数人群将被投入哪一层人间地狱。


70年过去了,奥斯威辛仍然是沉默无声、无法否认的证词 :人,居然能对人如此不人道。这个地方,每一寸土壤好像都被屠杀玷污。


大屠杀纪念馆建于1947年。幸存者希望,这将成为永远的纪念碑,让世人牢记死难者、为后代敲响警钟。


保护历史


但是,过去好多年,纪念馆一直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特别是,许多囚房建立初衷并不是长久性的,修缮保护本身就已经是一项大工程。


此外,最有震撼力的展品—人发、童鞋,也最脆弱。


长期以来,纪念馆的资金主要来自波兰的拨款,但是工作人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保护遗址、防止展品腐烂,另外这里还有大批重要的档案材料。多年之后,死难者的亲属仍在查阅。


近来,其他一些机构和个人开始捐助。


不久前,“奥斯威辛-比克瑙基金会”宣布,很快就可以实现募集1.56亿美元的目标。捐款来自34个国家,包括、波兰、土耳其和教廷,还有一些私人机构,如斯皮尔伯格的“正义 之人基金会”。


200公顷的遗址、155座建筑、300座废墟、大量的档案、实物。稳定的资金来源使纪念馆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可能规划长期的保护方案。


每年,150万人来这里凭吊死难者、回忆历史。保护方案的宗旨,是要确保在今后几十年内,集中营仍然存在、参观者仍然可以来参观、并且有所收获。


大屠杀

地狱之门


强大共鸣


70年过去了,奥斯威辛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


今年的解放纪念日,正好赶上欧洲许多国家犹太人面临新的担忧,反犹事件越来越多。


不久前在巴黎的恐怖袭击当中,《》的漫画家和记者、以及几名犹太人被伊斯兰极端分子杀害,后来,和其它一些地方发生针对清真寺、穆斯林的报复性攻击。


在聚集在集中营的许多人看来,奥斯威辛“绝不重演”的信号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更加切实、更有必要。


面临移民大潮冲击的许多欧洲人正在寻求定义自我、重申自己的价值观念、呼吁国内的少数教派证明对东道主的忠诚。


此时此刻,比克瑙纪念碑上的那行字—“让这个地方成为绝望的哭喊、人类的警告”,再次激发震人心魄的共鸣。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






via 大屠杀警钟长鸣(组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