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只占德国人口5%左右,但仍引起一些德国人的恐惧和担忧,几个月来反伊斯兰运动Pegida似乎将成燎原之势,但反Pegida、反排外的声势更胜一筹。其深层次中的问题 绝不是“反伊斯兰”这么简单。
2015年1月5日,德国东部重镇德累斯顿1.8万名民众走上街头,他们挥舞着德国国旗,打出“反对宗教狂热者”,“萨克森州是德国人的”,“和平团结地反对德国土地上的宗教战争”等标语。此事件成为德国各大媒体争相报导的大事,也引起了国际关注。
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是Pegida,是德文Patriotische Europ?er gegen die Islamisierung des Abendlandes(反对西方伊斯兰化的爱国欧洲人)的缩写,起源于德累斯顿,1月5日已经是Pegida在这个东德城市第11次抗议了。该组织要求政府收紧难民政策,反对西方社会被所谓的伊斯兰化。该组织在德国各地的抗议,引起了声势更为浩大的反抗议,也引起了一场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反思。
反伊斯兰化 Pegida运动发展迅速
2014年 10月底,Pegida运动开始每周一在德累斯顿市“散步”,第一次只有几百人参加,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之后每次“散步”人数几乎都在加倍,12月22日上街时已有1.75万人。他们的口号也在更新换代,“我们是人民”,“反对伊斯兰化”成了他们标语牌上最重要的诉求,Pegida一下子成了德国最热门新闻。
短短几周时间里,Pegida抗议运动就蔓延到了德国一些重要城市,比如柏林、慕尼黑、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汉诺威等。但是其规模都没有德累斯顿的大。
不要纳粹 反Pegida声势更大
无论Pegida出现在在德国的哪个角落,都一定会有反对他们的人进行反游行,除了在德累斯顿,其它地方的反Pegida的气势都占了绝对上风,通常是Pegida游行只有几百人,反对者却有上千。
几个著名历史 性建筑,如科隆大教堂、柏林勃兰登堡门和德累斯顿歌剧院都在晚上纷纷关闭灯光,不给Pegida活动做背景,以此来表示反对。
总理默克尔在新年致辞中明确表示,帮助落难者理所应当,还称号召民众反对伊斯兰的人“心中往往带有偏见,冷漠甚至仇恨”。联邦财政部长朔伊布勒则称:“口号代替不了事实:德国需要移民。”
1月6日,包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施密特在内的80位名人在《图片 报》上也公开表示反对态度。
Pegida≠极右新纳粹份子
无论从外表上还是行事风格上,参加Pegida游行的人和极右派新纳粹份子都有很大的不同。
从Pegida游行的图片中可以看到,他们中绝大部份人是普通市民,来自不同的阶层。如果手中没有标语,没人能看出他们是Pegida的支持者。他们之中男性居多,年龄不等,上了年纪的人也能看到。而极右派份子大部份都是年轻男性,典型装束是黑夹克加光头,一眼就能被认出来。
另外,Pegida历次运动从来没有使用暴力,口号中明确提出“非暴力”,而极右派份子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毋庸置疑,Pegida这样的运动中也一定有极右派份子的身影,但Pegida极力撇清和极右派的关系。很多政治家和专家认为,这些民众被极右派份子利用。
全国各界都在讨论如何界定Pegida运动参与 者的身份,有人认为,他们都是极右派份子;但也有人认为,他们仅仅是些焦虑的市民,把这么多年来德国人在茶余饭后私下表达的担心公开表达出来,是德国社会多年来暗藏的,对伊斯兰化的恐惧的具体表现。
伊斯兰化为什么那么“可怕”?
Pegida事件的中心——德累斯顿是萨克森州首府,按照联邦统计局的数字,这个州2014年10月时外国人比例仅2.5%,德累斯顿外国人比例也远不如柏林和法兰克福等国际大都市,而且八成在德国生活的穆斯林认同民主是最好的统治方式,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民众对“伊斯兰化”充满忧虑呢?
许多德国人一提到“伊斯兰”就会感到不舒服,这源于一系列事件:十几年前美国纽约“九一一”事件让西方世界第一次发现伊斯兰恐怖主义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世界各地伊斯兰世界不断传来人肉炸弹和劫持人质的消息;德文媒体中经常讨论头巾问题;“伊斯兰教法警察”公然在德国上街“执勤”;伊斯兰极端教派“沙拉菲”在德国快速增长,每次上街大量派发免费《可兰经》时,德国媒体的神经都要颤一颤??
最令人发指的是几个月来“伊斯兰国”(ISIS)的恐怖行径。这些事情虽然“离德国很遥远,但每晚,每天人们都会听到伊斯兰恐怖行为的消息。这让人恐惧,而且很明显地削弱了人们把这两件事情区分开来的能力:伊斯兰本身和滥用伊斯兰而进行的暴力行为。”上面这段话是前联邦议院议长蒂尔泽(Wolfgang Thierse)接受德意志电台采访时说的。
社会问题的延伸
德累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Werner J. Patzelt向《世界报》表示,反伊斯兰的Pegida运动是政治精英和民众之间关系破裂的表现,其它团体游行,都盼着媒体能把自己的呼声传达出去,让政治家听到,但在德累斯顿的Pegida游行中,人们一片沉默,也拒绝媒体采访。Patzelt提出一个问题:政界和民众之间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吗?
这要回顾一下德国的难民政策。因为二战历史的原因,德国一向难民政策相对宽松,2014年有20多万人在德国申请难民,比去年暴涨了一半以上,其中大多是自中东战火纷飞地区的穆斯林。他们中是否有极端恐怖份子?是否会让所居住的社区犯罪率攀升?养活这些人,是否会影响到给德国人的福利???这些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问题,只是现在因为穆斯林难民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德国而一下尖锐起来,浮现出了水面。
解决问题的路在何方?
专家认为,德国人脑中的偏见需要改变。比利菲尔德大学的冲突与暴力研究所所长Andreas Zick对《德国之声》表示,40%的德国人相信,那些说自己在本国被迫害的难民申请者是在说谎。为了打破这种错误的看法,他的提议是:“让这些(德国)人的环境变得更丰富多样起来,这些人自己就会变得更多样化。”
总统高克的对策是:严肃对待民众的担心,不去理会那些煽动者。联邦财长朔伊布勒也向《时代周刊》表示,在Pegida排外运动背后是这些民众对政治失去信心,这才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
德国足球队经理Oliver Bierhoff也是80个发声反对Pegida 的名人之一,他给出的答案在国家队里:“我们成为世界冠军,球队里很多球员都有移民背景,我们球队里没有融入问题,在这个社会里当然也应该能行。”
面对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缺乏的困境,德国需要移民是无法改变的现状;国际局势不稳,难民涌入的状况也不可预料。不管是难民还是外国高科技人才,德国这个社会民族多样化的大趋势已经注定无法改变,政府如果无法平衡好各方面的问题,无异于给极右派势力授以把柄。新纳粹不会追根溯源,而是会在表面上大做文章 ,将所有的不如意,一切负面问题的原因都推到最容易找到的替罪羊--外国人身上。
解决Pegida事件背后原因的路在何方,这不仅仅关系到在德国的穆斯林,也和所有的外国人,和德国的未来 密切相关。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余平
本文标签:右派, 大纪元, 德国, 德国之声, 总理, 政府, 政治, 时代周刊, 欧洲, 民主, 纽约, 美国, 警察
via 反伊斯兰游行延烧 Pegida让德国右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