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晚
作者陈晚,定居美国,博士帽一顶,娃儿三个。不老不嫩,不美不丑,不胖不瘦,不好不坏。
我来美国旅居近二十年,至今仍保留着中国国籍。这不仅让与我同期来美的朋友们疑惑,也让素不相识的网友们不解。你为什么不加入美国籍呢?如果你因为爱国才拒绝美国籍,那你为什么又不海归回国呢?这两个问题 ,真要把我问傻了。
简单来说,我不加入美国籍,是我暂时没有这种需要,这和我是否爱国基本无关。某些国人似乎有种雷打不动的共识,他们认为,放弃国籍就是不爱国。持有这种观点的同胞,真是委屈了我们这些海外 游子。
对我们海外侨胞而言,祖国像娘家,美国像婆家。如同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娘家和婆家对我们缺一不可,两者是共存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双方。试想想,有哪个女人 嫁到婆家以后,就反哺为仇而憎恨娘家了呢?如果你能把这一点想通,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华人加入了美国籍。
美国绿卡或美国籍,其实就像当年北京城的户口制度一样。有了绿卡或美国籍,旅美华人在解决就业,贷款,买房等方面,会有很多便利之处。以我家 亲身经历的故事为例,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几年前,我老公在申请美国住院医时,面临一个很明显的尴尬现实。美国很多医院只接受美国公民的住院医申请,尤其是申请美国军队医院,拥有美国国籍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能找到更多的申请机会,我老公只好放弃了中国籍而入了美国籍。在他国籍转换的过程中,是生存就业问题而不是爱国问题起了主导作用。
如果把祖国比作母亲,我们海外游子就是母亲生养的孩子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不让母亲操心,是孝敬母亲的另外一种方式。同理,不在异乡穷困潦倒,不给祖国丢人献眼,这是我们海外游子爱国的另外一种形式。
的确,像李四光或钱学森等早期回国的前辈们,确实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加入了爱国的行列。与他们相比,今天的我们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历史 是发展的,我们不应该用死板的眼光看问题。建国初期,祖国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而现在呢?如今国内不仅人才大爆炸,很多单位还对女性的就业年龄有那么多的限制。即使我想回去报效祖国,祖国哪个单位能接纳我呢?
几年前,为了寻找在家就业的机会,我曾经对国内的一份医学编辑工作特别感兴趣。当我仔细了解到这份工作的招工要求时,我不禁大冒冷汗。首先,这份工作不仅要求女性应征者年龄必须要35岁以下,最滑稽的是,这份工作对申请者的长相还有要求。什么端庄文雅,什么落落大方呀,我心想,这是找编辑还是找对象呢?
几天前我读 到一篇美国最新医学研究进展。最近美国科学 家发现,人们脑力最活跃时期不是二十几岁,而是四十到六十岁。由此可见,国内对女性就业年龄的苛求,太不符合科学原理了。这么搞下去,极有可能把能胜任工作的大龄编辑们都拒之门外了。这真是太可惜了。
在美国的各类招工广告上,都明确写着不以年龄性别歧视申请者。甭管人家是真是假,至少人家态度在那儿摆着呢。我大胆设想一下,如果祖国各大单位能放宽海归的年龄限制,肯定会有更多的海外游子回国报效祖国的。比如说我吧,等我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时,我肯定还有工作能力,而且还处在大脑的最活跃时期,但我肯定不会是35岁了。年龄一卡,我报国无望,估计我只能在美国游山玩水了。
在一些同胞眼中,国籍和爱国总是牵手并行的。既然如此,我就顺便说几句我心目中的爱国行为。爱国是我们由衷的心愿,天佑祖国是我们期待的福分。美国人爱说上帝保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我们中国人爱说天佑中华。虽然说法不完全一样,但道理是殊途同归的。
很多美国人信奉基督教,他们心中有自己明确的上帝。比如美国人说上帝保佑美国时,他们确实会放下谦卑的心,切切祷告求他们心中的神看护美国。我们中国人呢?“天佑中华”中的那个“天”字,到底是哪个神呢?是千手观音,还是神秘的大佛?喜欢高喊“天佑中国”的人,应该把这个“天”字搞明白之后,再劝解他人爱国为好,否则就是稀里糊涂地空喊口号。
旅美华裔孟浪诗人 写过下面这样的诗句:远征已无必要,因为前方不是故乡,也不是圣地。对我们来说,美国就是这样的地方。美国不是故乡,也不是我们心中的圣地,它只是我们生存抚育后代的异国他乡。
因此,是否拥有美国籍并不绝对重要。我们是否能适应美国的文化并能生存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沦落它乡时,只有祖国才是我们向往的故乡。这就如同在婆家受了委屈时,我们非要回娘家诉苦并寻求帮助时一样。
讨论国籍问题就像是一层一层地剥洋葱。剥着,剥着,眼泪就出来了。
来源: 网易教育
本文标签:美国, 钱学森
via 旅美20年 我为什么既不入美籍又不海归?(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