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记者林怡、莫森香港报导)今年1月中,建制派民建联区议员突然在深水埗区议会上要求当局就桂林夜市严正执法,导致原本在中国新年期间非常旺场的“桂林夜市”变得死寂,许多摊贩改到其它地方(旺角行人专用区)摆档,事实上问题 仍未解决。
之前,关注“桂林夜市”去留,要求重新检讨小贩政策的民间团体长沙湾社区发展力量(长社力),曾经做过问卷调查,有六成受访者希望桂林夜市能于原址保留。该组织并发起联署,递交4百多份联署信给区议会。
当时曾表示要严厉执法的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日前向立法会递交有关检讨小贩政策的文件,提出5项建议,包括考虑签发新的大排档及固定摊位小贩牌照;并提出不应纯粹单一地取缔小贩,应以加强推动本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检讨,建议把推广文化和传统纳入小贩政策考虑中。
长社力主席李文浩表示,之前团体主要是反对“一刀切”方式赶绝桂林夜市,他欢迎当局的对策及检讨,但要在切实可行和有利民生的情况下推行。
团体欢迎检讨小贩政策
政府自70年代起停止签发新小贩牌照,截至今年1月底,全港仅余6,300名持牌小贩及24个大排档。
联区小贩发展平台成员、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 系专任导师梁志远表示,当局的建议从发展大方向是可取的,他建议可就此政策进行全港谘询,“现在小贩已经不是以往政府的思维,仅是卫生及使用的问题,涉及到旅游及城市发展,所以需要收集公众的意见。”
管过严扼杀小贩社群创意
他认为,处理小贩问题,一是要先了解香港+小贩的历史及生态;二是由下而上让更多的持份者发表意见;三如果要求所有熟食小贩不能发生任何食物安全问题,其标准还高过一些连锁餐厅,并不实际。他建议采取低度管理,“因为小贩社群是很有弹性,如果你管得太死就扼杀其创意。”
对于高永文表示,不排除会将空置率高的街市改为熟食市集,梁志远说,目前在公共街市的熟食档,大多是当局收回大排档牌照而上楼的,不过当中很多街市经营不下去,因此当局需要检讨实际情况。
保本土文化基层有生计
“香港本土”立法会议员范国威表明,基本上是支持高永文提出的建议,一方面可以保留香港本土小贩文化特色,“香港的街头小食与台湾的不遑多让,鱼蛋、鸡蛋仔、夹饼等等。”同时也是一种基层经济活动,“很多基层市民以此为生。”
不过重要的是当局的措施能否符合目标。他表示,香港沙士过后,经济低迷,当时曾推出以发展本土经济为概念的黄大仙腾龙墟,以及重开上环大笪地。不过由于选址及提供的资源未够完善,甚至引起附近商户反弹,“如黄大仙腾龙墟附近已有商场,但腾龙墟有政府的资助及团体的捐助,令附近商户在经营上觉得不公。”因此政府在选址上除了要审慎,同时要有足够的宣传。
议员促借鉴外国经验
范国威表示日后会在议会跟进高永文的建议,主要是希望当局在政策上不要“限死”,如果像财爷提出的所谓美食车,最后还是“益”了大财团。
他认为香港可以效仿如台湾、泰国、韩国这类观光夜市,“不是传统的街头,而是划出一个区,有表演,还有座位,旁边有小贩摆卖,无论是安全和卫生都相当好。”他补充说,以旺角行人专用区为例,如果有个区域可以结合小贩及本土特色的街头表演,不但可以创造基层就业机会,还可吸引更多人前来消费。
业界盼保平民食肆生存空间
“冬菇亭”(熟食档)是不少老一辈港人的集体回忆,是指一些在公共屋邨附近的熟食中心,因亭子形如冬菇而得名,有近40年历史。全盛时期40多个屋邨均设有,有近300多个熟食档,价钱平民化。但随着居民生活质素提高,房委会2001年起逐步取缔屋邨内冬菇亭。
港人怀旧 愿保留本土文化
从事餐饮业近40年的荣来楼海鲜饭店负责人林珠成坦言,目前经营最主要的困难是租金贵、员工工资不断提升、原料成本上升。食环署对摆放在街道上的台加以打压,令生存的空间变小,经营更加困难,很多小店因而无奈倒闭。据他了解,单是元朗最少有10间大排档倒闭,屯门也有几间。
他说,港人都很怀旧,希望保存这些特色,“以前上环大笪地的大排档便很令人怀念。香港人50岁以上很多都经过大排档的风味,是中下层市民消费和联谊的方式,即使是中上阶层也会去消费。这些正式是香港的特色,应该保留。”
清晰指引可减少影响居民
林珠成认为政府应对大排档作出一定规管,在打压前应向业界提供清晰指引,包括就户外露天牌照以及接近民居的大排档提供指引,清楚解释营业时间等,避免影响附近的居民。政府亦应提供配套,让大排档经营者可以自力更生。
他又说,大排档式的小企业为本区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由于不用跨区工作,很多人觉得节省了车费,他们愿意工作,自力更生,而不会领取综缓。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够在大排档工作。
扼杀基层消费空间引民怨
全港饮食业大联盟主席黄四川认为各区都需要夜市,但目前全港只有24个大排档牌照,根本不够应用。他又指,政府扼杀了中下层的消费空间,会激发民怨,“居住环境已经不是那么理想,经济负担那么重,但消费例如大排档这类更加需要,小型食肆的生存空间,政府有责任维持,而不是逼市民去高消费,将饮食的层面对向这层面,一个普通市民如何生存?”
他又说,“政府未能为市民提供应有的生活质素,令他们追上经济的转变,也未能分享成果,他们的民怨变得很重,政府连他们的消费空间都扼杀的时候,只会令民怨更重。”
在香港设立夜市问题,大联盟认为只要协调好卫生和消防问题,业界应有机会生存。香港的地道小食是世界闻名,大联盟希望与政府一起建立“新秩序”,让业界有秩序和生存的空间,市民亦有一个低廉的消费环境。民政事务局和旅发局协调业界方面责无旁贷,亦应配合地方的消费层面和游客。
对于政府建议将丢空的街市改为熟食中心。大联盟建议可先将地区上滋扰性大,例如街道上不适合摆放台的小型食肆搬到那里,让他们有生存空间。希望政府有真正为市民的心,让这个问题早日真正得到解决。
港府墟市项目小档案
上环大笪地
2003年沙士疫情打击香港经济,政府曾允许于上环信德中心附近的填海区空地(即70年代大笪地原址以北)重办新上环大笪地,由香港游乐场协会管理。但由于与一般跳蚤市场无异,加上政府禁止经营熟食,失去传统大笪地风味,欠缺吸引力,交通不便,不够一年的时间便惨淡收场。
黄大仙腾龙墟
黄大仙腾龙墟。(网络图片)
同样沙士期间,一个专为协助失业者自行创业的艺墟——腾龙墟,在黄大仙庙旁的对开空地设立。一开始便丁财两旺,但由于摊档种类缺乏规划,与区内5个商场的小商户出现恶性竞争,八成生意受影响,怨声载道,开业两个多月后结业。
责任编缉:何嘉林
本文标签:政府, 联盟, 议员, 香港
via 香港热话小贩夜市 民间看重新发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