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儿童专用药严重短缺,基本上都是用成人药,“吃靠掰,量靠猜。” 不规范用药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高发,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儿童误服药物、服药超量、药物短缺等问题屡被两会提及,但改变甚微。
大陆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高
据陆媒报导,与往年一样,儿童用药难题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
中国共有2.2亿儿童,而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90%的药品没有“儿童版”,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多种,占1.7%,而中国患病儿童人数占总患病人数的19.3%。
儿童常用处方药中,剂型居多的是注射剂和片剂,而粉末吸入剂、栓剂和糖浆等适合儿童的剂型很有限。其结果是,很多儿童不得不被视为“小大人”,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再对比成人用量“酌情减少”,形成中国特色的儿童药“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专家表示,儿童不是单纯缩小的成人,在生长发育期,许多器官系统没有发育完善,肝、肾的代谢和排毒能力也不如成人,对许多药物的敏感性、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都会明显不同于成人。因此,儿童药需要“量身定制”,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四川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表示,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肠胃功能还不健全,对药品很敏感,服药使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伤害。
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刘迎龙表示,多数儿童用药缺乏儿科临床研究资料,也没有药物试验的法规和伦理规范的保障,导致大部分药物实际是在广大儿童中“试用”,儿童用药不良反应高发。
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24.4%,是成人的4倍。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比例不到1%。
大陆儿童药厂只有10余家
绝大部分中国药企却对儿童药提不起兴趣,根据中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的调查显示,中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业生产儿童药的企业只有10余家,占比仅有0.2%。而产品中涵盖儿童药品的制药企业也只有30多家,占比为0.5%。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药械注册与临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红彦说,儿科专业人才太少,专业研发儿童药的就更少。加之药品研发出来后,漫长的审批流程也让许多企业望而生畏。正常情况下,一种药品要排队3~5年等待上市,加上研发和试验时间,整个周期可达10年以上,许多企业等不起。即使成功获批上市,没有完善的政策保障,儿童药依然举步维艰。
一位从事儿童药销售的人士认为,优先审批通道是很多国家通行的方式,其目的就是鼓励更多企业去研发儿童药。而以前差比价、统一招标、一品双规这些行业规则,对于儿童药来说一直很不公平。比如差比价,是指药品因剂型、规格或包装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比值,儿童药剂量是成人的一半时,价格也会降一半,但其实工艺和耗时上是差不多的,这样一来谁还会生产儿童药呢?
虽然近几年的两会都在提儿童药用药难的问题,也出台了一些相应政策,但业内人士表示,其政策推行缓慢,无法真正落实,造成问题每年都提,问题每年都在的结果。
海外代购药物火热
前段时间,媒体曾报导中国游客又掀起一股新的日本购物狂潮,抢购各种药品,其中又以儿童药品最受中国人追捧。在淘宝网中搜索“日本儿童药”,一共找到1783件商品,退热贴、止咳糖浆、感冒冲剂是最畅销的。可爱的卡通包装,蜜桃、草莓等多种水果口味,糖浆、糖丸等儿童易于接受的剂型,都备受中国家长的喜爱,有的药甚至能在治便秘的同时补充营养。
对此有网民感叹,日本的小孩生了病吃日本药,中国的小孩生了病居然还是千里迢迢地去买日本药,中国的儿童药品就这么不堪一用?
该网民在其博文中从4个方面分析日本儿童药品受大陆人追捧的原因:
1. 色:
日本儿童药的包装上印满了各式可爱的卡通形象,就连服药说明也用简单易懂的图画表达。
2. 味:
日本的儿童药品常会调整成更适合孩子们的口味,著名的池田模范堂出品的小儿系列糖浆则采取了各式的水果口味。不用担心小孩吵著不肯吃药,反而要担心他们要喝到爱不释口。
3. 专:
在日本,儿童药品拥有十分成熟的市场,可以说是独立于成人药品市场的产品。许多制药厂家都会特地研发、生产专门的儿童药品。针对性强带来的直接作用就是儿童药品的生产标准高,副作用小,家长们也能准确把握孩子们用药的剂量。
4. 利:
日本的儿童药品购买十分便利,大街小巷的药妆店均有售卖。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儿童药品市场监管不严格、准入规则低,相反地,由于日本实行十分严格的医药法规,因而在普通药妆店就能够售卖的儿童药品才显得更为安全。
该网民最后写道:“孩子们美丽但也娇弱,还无法经受这片土地的粗糙。昨天我们在担心食品安全,今天我们该担心药品安全。中国的孩子,今天你吃什么药?而明天,我们又要身心疲惫地追逐什么西洋玩意儿?”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高静
via 大陆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12.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