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于近日公布了一项中国万人消费调查结果,调查发现中国人在消费方面更注重质量,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另外,愿意储蓄的人数有所增加,很多人储蓄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医疗投入。
据福布斯网站报导,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更愿意把钱花在优质高端的产品上,比如名牌化妆品、有机食品等,这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仍以外国品牌为主。中国人用于健康的消费也在增加,比如医疗保险、定期体检等。
调查还发现,中国人在消费上更具选择性,他们将收入更多分配在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服务和体验上,比如旅游和娱乐等,但是家庭饮食消费没有增加。74%的被调查者表示,旅游有助于更好的维系家庭关系,2015年中国人出境游中,有45%是与家人出游,高于2012年的39%。
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仍然倾向于实体店购物,而非网购,麦肯锡认为其中的原因是“零售娱乐”的观念,即一家人把外出购物当作休闲和消遣。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表示,外出购物是与家人同处的最好方式,这一比例比三年前增加了50%。很多人更倾向前往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购物中心。
调查发现现在中国人储蓄和投资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储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家人日后就医所用。
另外,在消费者信心方面,认为未来5年内薪水会增加的被调查者主要是沿海城市居民,而辽宁等东北地区的这一比例则较低。
这项调查进行的时间是去年9月份到11月份,被调查者是一万名18到65岁的消费者,来自中国主要地区的44个城市。
调查过程中涉及到300多个品牌和100多种产品,包括巧克力、碳酸软饮料、运动鞋、保湿面霜、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主要集中的四大类别,即快速消费品(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和个人护理产品等)、服装、消费电子产品和医疗产品。
中国消费者希望购买优质产品
目前在中国的高端产品市场中,本地公司所占份额很少,外国品牌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的大众产品市场则相反,本地公司占据较大份额。麦肯锡公司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正逐渐从购买大众产品转向优质和高端产品,其中化妆品的消费增长最多,其次是酒、奶制品、护发产品、大米、新鲜农产品等。一半被调查者在购物时会选择质量最好、最贵的产品。这一比例比前几年大幅升高。
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担忧加剧
中国消费者对本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深表担忧,72%的被调查者担心中国食品会伤害健康,高于2012年的60%。其中的原因是,过去5至10年间,中国曝出一系列食品丑闻。中国人越来越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之后的10年间,大陆先后曝出毒奶粉、假鸡蛋、毒水饺、假酒、注水肉、农药馒头、羊尿鸭血、地沟油、毒生姜、药水豆芽、毒米粉等有毒食品。
其中2008年的大陆毒奶粉事件震惊海内外,大陆很多奶粉和乳制品被查出含有超量三聚氰胺,中共卫生部的数据称,中国因食用毒奶粉而患上肾结石的婴儿超过29万人。此前2003年到2004年间也曝出“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有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致病、致死。
2008年台湾及马来西亚宣布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制碳酸氢铵膨化剂,原因是被检出含有超量300ppm的三聚氰胺,之后又检查出中国产小苏打、发泡剂、柠檬酸钠、靛蓝中也含有三聚氰胺。同年还查出一些面粉产品中含有滑石粉,以及洗衣粉、氢氧化钠等化学原料。出口到日本的水饺被检验出含有农药甲胺磷及DDT成分,造成二百多人中毒。
麦肯锡公司的此次调查还发现,38%的被调查者以“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作为食品安全的标志,但报导表示,实际上在中国并没有可靠的有机认证。
另外,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现在更关注食品的健康和营养。调查发现,水果汁的消费增加了2%,而不利于健康的碳酸软饮料消费下降了21%、口香糖消费下降15%、西式快餐消费下降16%。
中国人担心就医看病
报导表示,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的渴望,也影响了他们对医疗保健的看法。58%被调查者认为,看病花费是他们进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在保健产品上的消费需求也在增加,比如私人医疗保险、定期体检、生活方式手机应用程序以及可穿戴健康监测装置等。为了保持健康,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参与运动,以及购买运动产品。
《金融时报》去年曾发表文章表示,中国医院高达一半的收入来自处方药,医院一般给药品加价15%,并以此刺激医生给病患开昂贵药品。
路透社早在2006年就曾报导,昂贵的医疗费是很多中国人抱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民众看病或者自己掏腰包,或者要依靠尚未成熟的医疗保险制度,很多医院进口有些根本就不需要的昂贵医疗设备来增加医院的利润。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曾报导,中国医院曾发生过因为病人钱花完了而停药,甚至把病人赶出医院大门的事件。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毅
via 麦肯锡调查:中国消费者对这些更舍得花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