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1日星期四

陆媒调查四成人工作后还在父母家白吃住

当今中国社会,已走上社会或成家的年轻人,与父母一起居住生活的不在少数。近日,一位武汉发帖说,她平时与母亲一起住,给3,000元生活费,母亲嫌少,此话题引发热议。是否应该给老人生活费?给多少?

据 《楚天都市报》报导,上周,网民“wateryx1105”在武汉的一个论坛上发帖说,她的父亲已不在了,她与和母亲一起生活,老公只有周末回家,平时家里只有她和母亲两人。“之前我一个月给母亲2,000元,只买菜、水果、米、油,其它的水电煤气都是我交的,偶尔陪妈逛超市也是我刷卡。最近物价涨了,上个月钱不够,我给了3,000元,可她又说用完了。”该网民说,光吃饭就要3,000元,加上其它的花销每月至少要8,000元,她和老公的工资每月基本花完,感觉压力很大。

该帖子一发出,便引发网民热议。有网民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家三口每月光吃饭花两三千元很正常。也有网民表示,跟父母一起住,不需给生活费。

“看楚天”在近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约四成网民表示没有给父母生活费,仅两成网民表示每月会固定给父母生活费。

报导说,上述调查问卷显示,有近3,000名网民参与了调查,其中44.7%的网民工作后仍和父母住,39.2%的网民没有给过生活费,22.1%的网民每个月会按时给生活费。82.8%的网民认为,如果每月都给生活费,应在2,000元以内。

该媒体记者还随机采访了50位市民,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不会直接给父母钱,但是会通过给父母买菜、买衣服等方式来孝敬父母。大多数市民认为,给不给父母生活费,要看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及父母是否需要。

28 岁的李先生是光谷一家软件公司的职员,目前也和父母同住。“总在父母家白吃白住,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我毕竟是赚钱的人了,应当给父母一些补贴。”但父母总觉得赚钱也不容易,不愿意要他的钱。于是,小李就变着花样交生活费。“比如陪妈妈逛街,她有喜欢的衣服就买给她;逢年过节,我会给父母包个红包表示一下心意;父母生日时,会送礼物制造一些惊喜;休假时,带父母出去旅游。”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认为,给不给生活费、以及该给多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简单的说给了就是孝顺,不给就不孝。

罗教讲表示,从道德伦理上讲,父母养育子女,子女应当给予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父母生活困难,子女就竭尽所能让父母过得好些也是应该的。父母与子女,要多沟通,互相体谅。

网民纷纷留言表达自己心声。“我们这一代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生活压力真的是太大了。”“从现实看年轻人的生存空间有点狭窄,上升的通道被堵,他们一直处于利益格局的边缘,随时都可能出局。面对剧烈的生存竞争老一辈只好让其啃,经济下行的压力还要继续,只要能生存下去就共度难关。”

来源: 责任编辑:洪宁

本文标签:, , , , , ,


via 陆媒调查:四成人工作后还在父母家白吃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