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大陆媒体透露,大陆一名国家开发银行高层表示,第一批债转股规模已经确定,大约为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有业界人士表示,债转股不仅背后涉及法律和道德问题,而且会使货币超发,最终令全体民众买单。
3月初有消息说,中共央行有关司局已在起草相关银行债转股文件,允许商业银行处置一些不良债权时,将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持股关系,意在帮助银行抑制正在上升的不良资产率。目前这一消息已经得到陆媒的确认。
据《财新周刊》的消息,国家开发银行一名高层说,首批债转股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报导称,债转股对像聚焦为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以国企为主。这类企业在银行账面上多反映为关注类贷款甚至正常类贷款,而非不良贷款。
2月末银行业不良率升至2%以上
当前大陆经济下行,大量的银行坏账爆发,不良率迅猛上升。大陆财新网消息,截至2016年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逾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近1500亿元,同比增长近35%;不良贷款率为2.08%,告别“1”字头。
其中,至2016年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近1.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近1200亿元,同比增长约45%;不良贷款率1.83%,比年初提高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已经高达约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5%。
在大量的关注类贷款中,国企、央企的违约苗头隐现。如近期爆发的渤海钢铁近2000亿债务地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共将一万亿不良资产债转股。
债转股或使僵尸企业死灰复燃并涉嫌违法
中共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不允许银行持有企业股权。第43条明文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国家另有规定除外。这就为银行把贷款变为股权设置了法律上的障碍,除非修改《商业银行法》。
另外,中共现在要去除僵尸企业,债转股可能会使本来可以出局的僵尸企业死灰复燃。本来要破产的企业,因此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一些转股企业或许会认为转股后的资金就是自己的,可以不用还钱,于是不努力改善经营,结果耗了几年毫无效果,造成大量时间与资金成本的浪费。而一些本来具备还本付息能力的企业,见到债转股以后不用归还银行贷款,会想方设法让自己得以债转股,来逃避债务。
财经人士:让全民买单
大陆资深财经记者、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债转股只是在救银行,没给民众带来什么好处,相反此举或会造成货币超发,最终由全民买单。
刘晓博表示,银行是政府的,背后有政府兜底,债转股以后可以使银行业绩漂亮。但是这样做的钱还是来自央行印钞,钱源源不断地从央行里面印出来,将货币价值不断稀释,可以理解为全民共同负担。最终钱会越来越不值钱了,结果还是老百姓为这些烂债买单。
所以,债转股是救急、救命的做法,相当于打激素救命,副作用巨大。
以股抵债掩盖坏账 银行风险仍存
大陆银行经营目前已经陷入困境,最新的数据显示,大陆五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行)、农业银行(农行)、工商银行(工行)、建设银行(建行)、交通银行(交行)中,除了交行外,其它四家银行2015年的利润增长几乎为零。其中中行的利润增长跌幅最大,2014年利润增长为8.08%,2015年仅为 0.74%,跌了10倍多。农行、工行、建行、交行的利润增幅分别为0.7%、0.5%、0.14%、1.03%。
有大陆业界人士表示,银行现在经营困难,一万亿的债转股,不可能是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转成股权,因为正常和关注类能还本付息,能还本付息为何还需要转股?最终一定是披着正常、关注类外衣的不良贷款转成股权。稍有不慎,会给银行造成投资风险,银行以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恐怕还会殃及大批的储户。
万一这些债投到股市里,表现不好,怎么办?如果银行不堪重负,把质量不好的贷款换成股权,那岂不是更加不靠谱?这些无辜的储户岂不是被银行间接地变成了股票市场里的股东了? 而且银行将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公司。投资有风险,最终银行将通过股市退出,这需要股市大扩容,由不明真相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来买单。
所以,债转股的行为只是表面上掩盖了银行债务不良率,并不会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改善。只是暂时掩盖了不良而已。
银行没得赚
法国外贸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学家彭蔼娆认为,债转股等同强制将银行的借贷业务转变为投资性质,透过成为股东收取股息取代还款,但相关企业多数经营出现问题,能否派息成疑,银行是否有专业人才将企业重塑成有盈利能力亦属未知数。债转股唯一好处是即时拯救问题企业,但只会将坏账问题拖长,是较差一步棋。
有分析员表示,即使措施被指是非常态化,也变相是牺牲银行利益为当局服务,该分析员认为,这种交易银行没得赚。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晓真
via 一万亿元债转股 中共或让全体民众买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