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撰文分析了过去大陆经济的发展模式。他认为,大陆过去20多年高度依赖房地产投资,是一种畸形经济。
孙立平在6月23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大陆经济在过去20多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业兴旺百业衰的畸形经济结构”,即以房地产开发为独大,结果导致其它产业受到抑制、居民贫富差距拉大、房产过剩严重。
他用“超常规发展”来形容过去大陆房地产市场的状态,并具体描述了这种拉动经济的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贫富差距拉大
文章首先提到,以房地产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直接导致大陆贫富差距悬殊。
据悉,投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大陆过去几十年来依赖的拉动经济的所谓“三驾马车”之一。但是,大陆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也不同,导致如今不同地区的房地产价值差距极大。
尤其是城乡差距,甚至高达上百倍,比如过去买的房子,到现在城市的房子值 800万,农村的房子仍然是3万到5万。
其它产业被抑制
文章说,以房地产为最中心的经济模式抑制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在那个阶段,民众购房的压力表现在“没钱也得攒钱买房”,钱都花在了房子上,致使其它消费被压缩到最低程度。
比如2009年,中国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12万亿(人民币,下同),但那年大陆居民在购房首付、还贷、装修维修物业、租房等的费用上大大被压缩,形成了畸形的经济状态。
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曾多次表示,过去多年来大陆大规模印钞票,但是很多资金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追求短期利润,结果导致实体经济日渐衰败,如今企业亏损严重、僵尸企业比比皆是,同时房地产泡沫加剧。
房产过剩严重
文章说,过去房地产市场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导致房产过剩严重,库存难去。公开资料显示,从1980年代末开始,土地财政日渐兴盛,中共地方政府大规模出让土地、开发房地产,形成了以房地产市场为主要经济支撑的模式。但是多年后由于大陆地区发展不平衡,如今三四线城市出现大量闲置房。
文章引用数据表示,如果只计算进入销售环节却没有卖出去的库存,大概有六亿到七亿平方米;如果加上已建成但未进入销售环节的,大约五十亿平方米;如果再加上土地已经出让,但未开建的库存,估计大约为132亿平方米。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还没有住房的人都是收入相对较低、购买力不行的群体。而且,如果一边去库存,一边继续卖地,房产库存只会越来越多。
据悉,近期大陆“地王”频出,而且很多是出自央企和国企之手2016年大陆单宗地总价最高的50宗土地,合计成交金额2285.1亿元(人民币,下同),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其中国企制造的“地王”高达65.3%,为1493.65亿元。
但是文章认为,今后可能不会再延续以房地产投资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孙立平的预测与大陆官媒引述“权威人士”的说法一致,即未来不再以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孙芸
via 清华教授孙立平:大陆经济20多年畸形发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