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星期四

李克强造势 当局要建超级央行?

金融工作会议可能将提前到今年夏天召开,有消息说,高层将在会议上研究建立 “超级央行”。李克强近日在一次金融系统座谈会上强调金融监管,尤其是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的监管,被业界视为为“超级央行”造势。

不久前6月20日的金融系统座谈会上,李克强谈到加强金融监管的问题,虽然没有提到“超级央行”,但是突出强调“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交叉感染风险的监测”。

第二天(6月21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年报》,其中提到“改善金融监管体制”,“弥补金融创新领域的监管真空”,“实现监管对金融领域风险的充分覆盖”。业界解读为可能意味着即将建立“超级央行”。

香港《经济日报》6月23日引述知情人的话透露,内部关于建立“超级央行”讨论,有的主张一步到位,有的建议循序渐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改组“一行三会”,有一种可能是央行升级,下设“金融管理局”,负责协调“三会”和外管局的工作。

据报,当局在2015年夏季和2016年开年股市汇市大跌之后,就做出决定,将对“一行三会”进行调整。

中共内部知情人和海外媒体都曾披露,过去一年来的几次股灾背后,都有江泽民利益集团搅局,去年股灾被定性为“政治政变”,之后习近平当局开启了大规模的金融反腐。

“超级央行”受关注 源于大陆金融混业经营风险大

近年来,关于是否建立“超级央行”,即新的跨市场、跨行业的超级监管机构,一直受到关注,主因是大陆金融市场的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的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其风险很大。

《纽约时报》曾在2013年1月份发表文章探讨了在中国的大背景下,金融混业经营的风险所在。

文章首先提到,虽然美国也有金融混业经营,但是中美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中国(中共)不可能建立一个独立央行。政治体制决定中国不具备进行综合性金融监管的条件。

另一个风险就是多年来的所谓“产融结合”和地方“金融集团”。前者是指央企利益集团进入金融领域;后者是指地方政府成立的众多融资平台。

文章中说,“过去十几年,经过国企整合重组,央企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在控制产业领域的同时,也开始进入金融领域,导致央企成为功能齐全的 “独立王国”,金融机构成为央企的提款机。比如中国石油收购昆仑银行并进入保险、信托、租赁等多个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从1999年开始的大陆国有企业改革由江泽民主导, 1990年初创立的大陆股市也被称为国有企业的融资工具,至少一半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利益集团借此掌控了大陆央企国企,将央企国企变成其敛财工具。

比如,江泽民家族把持电信行业、曾庆红、周永康先后把持石油系统、江派李长春家族、刘云山家族分别控制文化业和金融业,江派要员刘志军曾长期把持铁路系统等。

关于地方“金融集团”,来源于1980年代末期(江泽民执政初期)开始的中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土地财政从广义上来讲,除了卖地收入,还包括地方政府设立融资平台、依靠土地抵押所进行的各类融资活动,即“土地金融”。

地方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通常是以“城建开发公司”等为名义,目的是以此获得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2008年上半年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从1.7万亿元增加到9.2万亿元。

但其风险是,如果最后出现违约,银行的坏账率将因此增加,另外还有很多这类贷款被做成各种理财产品出售给普通投资者,等于是普通投资者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债主,出现违约后遭受损失的也是由普通民众承担。

来源: 责任编辑:刘晓真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via 李克强造势 当局要建超级央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