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日星期四

黄山复名徽州引争议 中共不尊重文化付代价

安徽省黄山市,原名徽州,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在平定方腊之乱后,将歙州改名为“徽州”,1987年11月27日,徽州地区被取销,改为黄山市,而徽州变成黄山市里的一个区。(网络图片)

近日,黄山与西安两地各掀起了一场有关是否要恢复古地名的争论。安徽省黄山市,原名徽州,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在平定方腊之乱后,将“歙州”改名为“徽州”,1987年11月27日,徽州地区被取销,改为黄山市,而徽州变成黄山市里的一个区。(图片)

5月28日,一场纪念“徽州”得名895周年的座谈会在安徽黄山举行,期间“徽州复名”成热点话题。有学者认为“地名”既是珍贵的遗产,也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标记,离开了这些标记,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安徽省黄山市,原名徽州,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在平定方腊之乱后,将歙州改名为“徽州”,1987年11月27日,徽州地区被取销,改成黄山市。

一些作家学者一直都呼吁复名“徽州”,最近复名之事又再次被提出。黄山市的首任市长崔之康也是呼吁者之一,理由是“考虑到文化的正本清源”。

一些声音认为,改名将付出巨额的行政开支,“一味追求古韵古香,就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意气了。”

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秘书长余青岩则直言,“原来改掉不提成本,现在改回去就提成本,这是偷换概念。该花的代价必须付出。付出的成本是对我们过去不尊重历史,不尊重文化的补偿。这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敬畏历史,敬畏地名文化。”

早在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承载的历史印记、肩负的文化传承、附着的情感寄托,就像诗人笔下的奇妙梦境一样美好。

乱改地名 断了与传统文化联系的纽带

有人认为,当时为了促进旅游,将徽州改成黄山,这样获得的经济利益是非常短暂的,而其毁掉的是与历史、文化的纽带,断了“回家的路”。

今年3月30日,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在微信公众号“六根”上发表《徽州,归来吧!》一文,引发热议。接着,4月13日,他又在《人民日报》撰写评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对于为何要恢复传统地名,李辉解释说,一个“徽”字,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含量。徽州有2300多年的历史,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已成为世人瞩目的区域性文化的代表。无论是徽派建筑、徽商、二百年前的“徽班进京”、文房四宝中的徽墨、宣纸、歙砚,还是朱熹、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批著名的徽州籍历史人物,都证明徽州是连接现实与传统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网络作家闲散一石在其微博撰文表示,地名既属于一个地方,也属于历史,还属于文化。将古代流传下来的地名乱加窜改,将会破坏对的传承。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

他认为有些地名不仅与历史上某些重大事件融为一体,而且本身就是一部历史(比如邯郸)。这些地名如果更改了,就割断了历史,文化传承难以为继。

阅读过文史典籍和唐诗、宋词、元曲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其中所涉及的地名往往在现实当中找不到,为了理解其中的意思,不得不去查阅工具书。

举例说,说到襄阳,就会联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起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荆州,就是联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徽州,就会联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可是如今,襄阳变成了“襄樊”,荆州变成了“荆沙”,徽州变成了“黄山”,让后代如何读懂这些历史佳作。

诗仙李白写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作,不少流传至今。李白有一首《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作极为优美,可是兰陵在何处?估计相当多的人不知道。

有网民说,古代的“应城”变成了“平顶山”,一下子将一座城变成了乡野;古代的“怀州”现在叫“焦作”,顶顶有名的怀药没有了名分;古代的“汝南”现在竟然叫驻马店,一个小小客栈而已;古代的“同安”变成了今天的“大厦之门”,情何以堪?

另有网民说,“诸葛亮的故乡琅琊变成了临沂,吕布的故乡九原变成了包头,赵云的故乡常山变成了石家庄,张飞的故乡幽州变成了保定,真是最坑爹啊,太俗气了。”

传统地名的消失,不仅造成文化传承的困难,而且造成大量历史信息的丢失。我们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因为地名的胡改乱换,最后连国人自己都说不明白了,岂不等于文化灭绝?

中共系统破坏传统文化

时事评论员颜丹表示,大陆地名的变更也并非始于现在。自中共执政时起,神州大地就已处处写满了与“斗争哲学”有关的红色标语、革命名称。大街小巷的地名从那时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共从建党开始,就系统的破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通过“破四旧”、“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运动,最终“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经历过的人们相信还记得文革期间无数古籍书册被烧毁、经年历久的古迹文物被推倒、砸烂的骇人场面。

九评共产党》中写道:“这些中华文化之精华经过数千年的承传积淀,一旦毁去即无法还原,但中共却以‘革命’的名义毁得理直气壮。当我们叹息于英法联军焚毁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叹息于那毁于侵略者兵火的传世巨著《永乐大典》,我们又怎能想到,中共的毁坏要比入侵者更广泛、更持久、更彻底呢?”

有评论认为,中共更改地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一次灭绝,釜底抽薪一样,彻底将历史割断,没有了自己文化、历史的民族,就像失去了根的大树,面临的只有死亡——民族的灭亡。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高静

本文标签:, , , , , , ,


via 黄山复名徽州引争议 中共不尊重文化付代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