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陆相关报告显示,45%房地产企业是“僵尸”企业。另外资产泡沫引发外界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资产泡沫不只在楼市,已是全方位泡沫。
僵尸企业房地产占44.53%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7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份完整的僵尸企业研究报告。
报告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1998-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库,对中国僵尸企业进行了全面研究。
报告提出新的识别僵尸企业的方法,即如果一个企业在当年和前一年都被FN-CHK方法识别为僵尸企业(即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率低于正常的市场最低利息率),该企业在当年就是僵尸企业。
报告指,分行业来看,利用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钢铁(51.43%)、房地产(44.53%)、建筑装饰(31.76%)、商业贸易(28.89%)和综合类(21.95%)。
分地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僵尸企业比例较高。
从所有制来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最高。
分公司成立时间长短来看,成立1-5年的企业中,只有约3%的企业是僵尸企业,而在成立超过三十年的“老”企业中,约有23%的企业都是僵尸企业。
报告分析认为,导致僵尸企业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五大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政企合谋;地方政府之间和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大规模刺激的后遗症;外部需求冲击;银行的信贷歧视。
报告提出五项减少僵尸企业的建议: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完善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指标;强化银行的预算硬化;多渠道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在僵尸企业报告出台同时,资产泡沫也引发外界关注。
业内人士:房地产泡沫显而易见
据大陆第一财经网7月28日报道,7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表明资产泡沫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资产泡沫主要是指房地产泡沫,其中包括房价的泡沫和地价的泡沫。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泡沫显而易见。招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只是单纯看市场的各个资产,似乎指的就是房地产。”
徐洪才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是“冰火两重天”,一线及二线热点城市地王频现,房价不断上涨,多数三四线城市却深陷高库存泥潭。
中共央行最近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似乎佐证了房地产存在泡沫的观点。
报告显示,2016年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23.9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上季末高1.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93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8.9%,比1~5月占比水平高0.3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半年货币政策在传导渠道上存在不畅问题,导致货币没有流向实体经济,部分流向了房地产,进一步催生了房地产泡沫。
业内人士:现在的资产泡沫是全方位的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的资产泡沫是全方位的,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领域。”资产泡沫的根源是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利润率下滑,对于投资的吸引力下降,有稳定收益、风险可控的投资对象匮乏,导致资金短期化、炒作化的倾向越发明显。
杨驰认为, 资产泡沫既反映在房地产领域,也反映在包括互联网金融产品、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在内的各类金融产品上。
杨驰说,资产泡沫的问题在于,各类金融投资产品只要是合法的,其募集的资金必然只有两种投向:在金融领域内部循环,自娱自乐;投资具体项目,以短融长投的期限错配来拉高投资收益率。“这两种方式都蕴含了极大的金融风险。”
报道称,同济大学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锺宁桦曾在媒体上表示,2008年危机后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即国企大量参与影子银行,这些企业从金融体系中以较低的成本借了大量的钱,后转手借出以从中获得利差。央行发行的货币成了企业的活期存款,形成了“企业的流动性陷阱”。
徐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资产泡沫确与“流动性陷阱”有关,“道理很简单,资金流动性出来,如果能够变成实体经济的项目,变成实体经济增长,就不会形成资产价格泡沫了。”
但从数据来看,大量资金并没有朝着实体经济而去。去年10月份开始,M1(狭义货币)和M2(广义货币)的增速差距不断扩大。6月出炉的金融数据显示,这一“剪刀差”甚至达到了2010年2月份以来历史最高值。
徐高表示,“之所以资产价格泡沫到处都是,就是因为资金没有真正地、有效地转换成实体经济的投资项目,这是核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流动性引导到需要流动性的投资项目上去,从而抑制资产价格的泡沫。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蔡致信
via 大陆45%房企是“僵尸” 资产泡沫不只在楼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