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淮安的招商成绩似乎颇为亮眼,然而近日曝出,淮安存在着一条“招商作假”的链条,当地有31家基层政府参与“借用外资”一事,涉及金额高达近30亿元人民币。
澎湃新闻14日报导,面临招商引资成为地方各级政府重要考核指标的激烈竞争和压力,淮安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分摊下来的任务,不惜通过“借用外资”的方式,来“完成”招商引资指标。
据淮安市淮阴区法院于2015年12月做出的一审判决,淮安市有31家基层政府参与“借用外资”一事,涉及金额高达近30亿元,基本囊括了该市的主要区县和乡镇、街道。
庭审显示,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借用港澳特区商人的身份,注册纯粹的空壳公司,从中介那里借来“外资”,注资完毕1天~3天左右后,再以支付工程款、设备款的名义把资金转回去。而中介每“招商引资”100万美元,便可收取12.5万~18万元的人民币作为手续费。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淮安利用外资一直在江苏省名列前茅。2009年~2011年,该市外资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2012年,外资增幅为全省第二。
然而这一切均是假的。报导说,淮安基层政府为了尽快、按时“完成”任务,几乎“削尖了脑袋”,甚至另寻他计。
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龚震在接受陆媒采访时表示,淮安市这股利用外资的“浮夸潮”兴盛于2010年。保守估计,当年至少5亿美元的到账外资是买来的。为买外资,该市一年的花销至少是8500万元人民币。
中共的经济数据造假由来已久,各级官员一直靠数据造假来显示自己的政绩,连官方也不得不承认。今年7月17日,中共官媒《人民日报》以“项目一炮数响 数字来回包装”为题发表文章,描述西北某省的一场招商会如何地“做样子”。
文章说,每个项目重复签约的次数少则一两次,多则四五次。招商时什么都敢答应,招来后原本承诺的配套、人工、补贴等都难以兑现,最终招商会变成“招伤”。
《金融时报》曾评论说,由于经济数据造假,中共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已全面崩溃,其根源是中共努力营造的虚假“和谐”。它可能最终导致错误的借贷决策,并导致中共深陷庞大的债务而无法自拔。#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毅
via 江苏曝招商造假 31家基层政府买30亿外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