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三省一些中小城市的大街上,现在很少会看到年轻漂亮的女孩,甚至很少能够看到30岁上下的女子,这些年轻人都去了更加繁华的大都市。有报导认为,经济繁荣的都市年轻漂亮的女孩就多;而经济萧条的地方年轻漂亮的女孩就少。
9月26日,大陆微信号“水木然”从年轻人的数量来分析东北经济的未来。“水木然”认为,越是经济繁荣的地方,年轻漂亮的女孩越多;越是经济萧条的地方,年轻漂亮的女孩越少。用美女多少来衡量经济繁荣程度应该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方法,可以称其为美女指数或美女经济学。
数据显示,东北地区2015年的中位年龄为43岁,比全国的38岁高5岁。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量的年轻人选择逃离东北而造成的年轻人口比例偏低。不但新毕业的东北籍大学生毕业不再回来,一些已经在东北工作的年轻人也大批离开东北。
东北地区外流人口特点和其它人口净流出地区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四川、河南等传统人口流出大省,外流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但在东北地区的外流人口中,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占相当高的比例。东北地区的医生、教师、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才成批地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文章指现在的东北,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受年轻人待见和稀罕的地方。而高素质人口的流失,不仅影响到东北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后劲,甚至导致东北的整体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生退化,其修复难度和成本都非常巨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文章认为,一是官本位现象在东北三省表现得极为明显。
仅黑龙江一省,超配干部就达1万多人。这还只是根据干部指数查出的问题,另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比重在全国最高,大量国企高管也被看作是官员,由于缺乏指数约束,其超配问题要甚于政府部门。
由“官文化”所衍生的“圈子文化”在东北也极为盛行。办事找熟人在东北表现得更为突出,几乎到了没有熟人寸步难行的地步。
“官文化”和“圈子文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性,“买官卖官”的现象在不同地区都有,但在东北已经发展到买卖工作岗位。由于民营经济不发达,当地人普遍认为只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是国企,才算是“正式”工作,未来才有保障。因此,买卖各种工作机会就成了一种生意。不同单位的不同工作岗位,根据其未来收益和社会地位不同,都被明码标价。一般来说,一个职位会在几万人民币到几十万人民币之间不等。
在一些中小城市,找工作差不多完全是靠“拼爹”,所有热门职位基本上都被有权、有钱人家的孩子或亲属垄断了。那些没有社会关系的年轻人,即使是花钱买到了职位,慢慢就会发现,虽然能买到工作,却买不到平等的待遇和机会。自己身边的同事大部分是在单位里有关系、有背景、有靠山的。凡是提职、加薪等有利益的事情,基本是按关系分配,工作表现只能是参考项。
因此,那些有本事又不堪忍受这种环境的人,大多是远走天涯,到大城市或者是沿海发达地区去寻找自己的事业空间和机会了。
文章表示,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哪里年轻人多,哪里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哪里被年轻人所遗弃,哪里也将被历史所遗弃。什么时候东北城市中飞舞的红裙子多起来,什么时候东北经济的活力就会迸发出来。
东北经济积重难返
作为中国重工业、粮食和能源基地的东北,长期以来国营企业占据统治地位,这种状况挤压了私营企业,使整个东北经济失去了活力。据悉,2015年国有经济占比中,辽宁超过30%,吉林超过40%,黑龙江超过50%,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7月初,有业界人士刊文分析认为,造成东北今天恶果的原因是计划经济和国企思维下的遗毒。国企、央企等公有制经济沿用的是典型的官僚等级制度,这种制度一旦占据主导地位,就会令民众产生崇拜权力且懒惰的德行,而且瞧不起个体户等私营经济体。
大陆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陈兴杰对此表示认同,他说:“东北衰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经济被国企吸干了。”
擅长研究东北经济的评论人王思想也说,导致东北衰败的原因之一是依赖国企。他甚至说:“这样的经济结构下,东北不衰败,天理难容”。
中共为了振兴东北经济再次给东北拨款1.6万亿(人民币,下同),中共发展改革委网站8月22日公布消息称,《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已经印发。该方案分年度明确了137项重点工作以及127项重大项目。
但是在9月8日的银行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共辽宁省大连市银监局副局长张兆君称,现在振兴东北经济困难重重,收效不大。
张兆君在9月8日举行的银行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东北振兴应该说困难重重,收效不大,尤其作为大连所处的辽宁省,GDP增速在全国居于末位,呈现一种负增长的态势。”虽然目前北京已经出台很多振兴东北的政策,关键在于如何在政策解读方面达成共识并形成一致行动。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默迪
via 美女指数预示东北未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