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信用违约互换(CDS)9月23日正式推出。分析认为,违约事件频发是推出CDS重要原因,银行通过CDS将风险分散给其它投资者,但市场担忧这并非真正化解风险。
9月23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交易商协会)发布六份文件,其中包括正式介绍CDS的业务规则。
信用违约交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一种双边金融合约。比如,A银行给一家企业提供贷款,同时B机构(可能是银行或保险等机构)给这家企业的贷款风险做担保。也就是说,如果这家企业出现违约,B机构负责赔付相应损失,A银行要向B机构支付费用。这个合约就是CDS。
CDS的标地包括债券、消费贷款和购屋贷款等任何有信用违约风险的证券或约定。
CDS曾引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市场普遍认为,CDS曾在2008年引爆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美国金融危机。次贷是指借款人信用不好的贷款。
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的银行和和信贷公司把房贷以证券的形式卖给其它金融机构分散风险。这些金融机构再把它们包装成金融产品CDO(抵押债务),卖给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随即给这些产品买保险(CDS)。
当时美国的几大投资银行大量持有CDS合约,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这几大投资银行赔付不起违约金,面临倒闭,与他们发生交易的机构也将面临巨大亏损。
为什么中国大陆要引入CDS?
财经人士黄生分析,大陆引入CDS的主因在于大规模的债务违约,尤其是发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银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所以,引入CDS是为了将银行的巨大债务违约风险分散出去。
银行可以将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通过发行CDS,引进担保,同时又可以将高额的担保费通过CDS交易转移和分散给广大的普通机构。
原本主要由银行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了其它诸多机构或者社会民众,由全社会来承担债务的违约风险。
中国大陆的钢铁、煤炭、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频频发生违约。比如,成立于2008年的国有企业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近日宣告破产,涉及145亿人民币债务违约,而且是首例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人破产。
国有企业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特钢),近半年来八次违约,涉及本息共计大约53亿元人民币。
今年4月末,国有企业渤海钢铁集团曝出1920亿债务危机,105家金融机构深涉其中。
摩根史坦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最近出现的违约风险主要是信用债,集中在产能过剩的国企。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从2005年被曝出诸多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其主因在于上世纪90年代盲目投资、贪腐,以及国有企业垄断。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2011年研究发现,大陆国有企业负债在1990年代初快速增长。1990年~1994年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从58.4%增长到71.7%,到2011年飙升为83%。
市场担忧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CDS只能转移和分散风险,并不能避免和化解风险。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债务违约,虽然银行的风险被分散了,但最终还是要有其它机构或个人来买单。
凤凰财经9月23日引述分析表示,CDS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市场担心中国缺乏相应的市场基础,对债务持有人的法律保障、配套的清算机制不健全,保险机构和担保公司的在风控和偿付能力不足,风险会大幅增加。
另外,投资者还应警惕担保机构“空手套白狼”的行为,也就是不违约则获利,如果发生违约就宣告破产或跑路。
再有,市场担心地方政府有可能利用CDS,继续鼓励产能过剩行业增加产能。大陆媒体综合报导,目前仍然有地方政府鼓励当地亏损的国有企业恢复生产,一些本应关停的产能过剩企业仍然在进行生产。
另据中金在线引述分析表示,从2008年的美国房贷危机可见,大陆引入CDS为做空房价提供了机会,银行可以买入CDS来对冲风险,如果房价下跌则从CDS获利;如果房价不跌,虽然赔钱,但房价和房贷还可以获利。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晓真
via CDS曾引爆美国次贷危机 为何中共要引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