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星期日

风青扬: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羡慕武大郎?

“宋朝是个美好的时代,看水浒,一个残疾人,靠卖烧饼,还是没自己铺面的那种低级小贩。能有自己的房子,能养活不工作的漂亮老婆。”看完《水浒》,一位朋友发出如此感叹。

而另一段相关——“朋友读《水浒》,最大的发现是武大郎的住宅。武大郎家住阳谷县紫石街,临街楼房,至少两层,居住面积该在200平米以上,没听说有房贷。就算是租的,也相当可以了。一位沿街卖烧饼的小贩,居住条件如此之好,靠的是什么?”的数万条转发,又把当今对武大郎的羡慕推向了高潮。

武大郎为何值得羡慕?这位清河县人仕,武松的哥哥、潘金莲的丈夫、西门庆的情敌、著名点心师,身残志坚的好青年、大宋五一劳动奖获得者——武大郎先生在宋朝到底过得怎样?事实是,一个残疾人的个体户,就靠每天卖点炊饼,都能住上单门独院的复式小楼,尤其令人羡慕的是,还可以养一个不要上班,还漂亮得一塌糊涂的老婆。尤其是在当今要找个媳妇儿没有房子你就只有当光棍的份之时,何况还是象潘金莲一样漂亮的老婆。除此之外,老婆还是全职太太,这些和21世纪火箭时代的中国白领相比,幸福指数高了去了。

别看人家武大郎矮矬矮矬、其貌不扬,可人家的住房条件比咱现代的大多数人好多了。首先,武大郎家的客厅相当宽敞,后面还有工作室(武大郎做炊饼的地方)。后来潘金莲看上了武松,想着法子把他弄到自家住,还收拾出一间卧室。就那间卧室,起码也有二十平米。而且这栋小楼,和其他人家连在一起,通俗说,那叫连体别墅。更厉害的是,人家这小楼还临街,一楼完全可以作为店铺使用——是典型的商住两用的,商业价值很高,王婆不就是利用一楼做生意吗?

这桩小洋楼占地面积至少有200平米,按容积率来算,建筑面积也有200平米,何况人家还有一个小院子,那年代应该没有按揭贷款一说,可以确定是全款付清的,要是出租的话,租金绝对可观!看来,传说中积贫积弱的宋朝社会应该是很富裕,社会保障体系也搞得不错,房价不是很高,穷人也买得起房子。有了如此高档的住宅,要是搁在今天,哪个姑娘不哭着嚷着猛扑上去?即便对方是个矮子,也会越看越高大。要不是武大郎卖饼将婆娘养得白白嫩嫩,一竹杆打了西门大官人,祸起萧墙。武大郎的后半生应该还是很幸福的。

文学作品总是会折射某些社会现实,但千年之后的民众会反应如此强烈,可能是太羡慕武大郎的“幸福生活”了,其中的焦虑与窘迫可见一斑。人们羡慕武大郎的背后,更多的是羡宋朝人普通人幸福和安定的生活,羡慕武大郎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宋朝无疑是一个非常富裕的社会,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争议,《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城市的繁华,搬到现代社会也不落后。

不仅如此,宋代官方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保障主要表现在,医疗救济、养老救济、丧葬救济等等。元符元年(1098年),宋朝官方颁布居养法,规定对鳏寡老人、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月给米豆、病者药之、死者葬之,一切免费。并且设立不同社会福利保障机构,如居养院,收容乞丐之处;安济坊,有疾治病之所;漏泽园,死后安葬之地。死后,官方还负责聘请僧人为死者超度亡灵。每年所需费用约五百万贯左右,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的权臣蔡京对此有很大贡献,当时他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安济坊,由中央财政拨款,面向全社会开放,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宋朝不仅穷人有保障,同时也是一个文人辈出和文人幸福的时代。君不见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试问哪朝哪代,文人有这等身份和地位?朝堂之上,包拯吐沫横飞,仁宗皇帝不得不以绢试脸,而老包却只当不见,仍然在慷慨陈词;江湖之上,范仲淹妙笔生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宋一代,是中国知识分子活得最滋润的时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的社会。

与宋朝人生活相对应的是,一位现代“北漂”网友在日记中所记载的生活,他说他在,至少是十余年来,没有去过一次剧院,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有听过一场音乐会,没有游过一次公园……是没有钱吗?不是。是没有时间吗?但也不全是。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心情!头上顶着新的“三座大山”;身旁发生著一件又一件“下岗”、“拆迁”的事情……你说,我有心情买一张票,坐到辉煌的大厅里,去听高雅的交响乐吗?

两厢一对比,一种祟敬之情油然而生。所以,请允许我向武大郎先生致以深沉的敬意。假如我生活在他的时代,我一定会为他撰写一篇长长的唁文,并亲自在追悼会上朗诵。除了向这位身残志坚的“劳动模范”表达敬意。还要告诉他不要觉得命苦,一千多年过后还有很多人如此羡慕他!#

(来源:转自风青杨的博客中国)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许梦儿

 

本文标签:, , , , ,


via 风青扬: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羡慕武大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