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体制内学者公开警告大陆经济陷入危机,比如资本外逃、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等,他说如果不改革,恐怕连“L型”都没有。在探讨国企改革时,他特别提到应该实行民主监督。
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巡视员魏加宁在10月16日的演讲中表示,大陆的经济状况,应该是以“危机应对”,不再只是限于风险了。他主张现在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而是要追求长期的可持续增长。
魏加宁也是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的成员,他认为,现在如果不改革,连“L型”经济都没有了。“L型”经济是今年5月份“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提出,是指经济下行到一定水平后持平发展。
在演讲刚开始的时候,魏加宁直言,虽然当天的演讲题目是《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思考》,但并非他本意,他原来想用“疑问”,但会议组织者要求修改为“思考”。
国有企业需要彻底改变
在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魏加宁首先切入问题——“国企改革究竟是要通过自上而下加强党的领导,还是依靠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
他认为,国有企业需要由全社会来监督,大陆公民都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都有知情权,国企改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国有企业的所有的信息都披露给社会,让所有人了解国有企业的经营、盈亏等情况。
目前,大陆国有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主业和非主业两方面,这两方面都亏损,就依靠政府补贴。
其中,主业收入就是依靠垄断;非主业收入包括转贷(从国有银行贷款再转贷给民企获利)、用国有银行贷款买卖土地、推高地价房价;给民营企业转包项目工程,建成以后长期拖欠民营企业货款。
台湾学者杨宜勋2001年曾发表文章表示,与西方相比,大陆国有企业最重要的关键问题就是背负着政策性负担(为政治服务)。所以,政府为了维持政治稳定,不愿意国有企业破产,就来承担亏损,导致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随时可以获得政府优惠及补贴。
这种政企不分的状况,无法形成有力的外部监督和约束,导致大陆没有以公平为基础的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国有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国企管理者侵蚀国家的利润和税收、国有资源流失、道德风险的问题日益严重。
文章引用数据表示,大陆国有企业曾经人为的增加国有企业账面利润,以此“脱困”,但即使这样,从1994年到2001年,大陆国有企业的实际资产净值利润率也没有超过5%。
房地产泡沫严重
魏加宁在演讲中还提到,房地产问题也是大陆经济的重要危机之一。大陆的房价泡沫已经太大了,现在想“维稳”恐怕已经很难了。而且房价一旦出问题绝不是小问题,因为在大陆,卖地的是地方政府,买地的是国有企业,买地用的钱是国有银行的钱。
以上海为例,全球地产咨询服务机构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为每平方米4.15万元(人民币,下同),环比上涨16.9%。
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10月3日至10月9日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42,973元,环比下跌8.1%。但是,第一太平戴维斯数据显示,10月10日至10月16日的一周内,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43,796元,环比上涨1.4%。
10月初大陆包括四个一线城市在内的20个城市收紧了楼市政策,但是《经济学家》分析文章表示,大陆只有开放金融市场、改变公有制的土地政策,才能解决政府控制土地的问题,也才能根本上解决大陆房地产问题,否则,大城市还会出现房价泡沫。
“三驾马车”已经失效
魏加宁在演讲中表示,大陆过去采取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经济模式已经都不行了。
比如,出口受阻、消费下滑、民间投资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大量资本外逃的现象,这是非常不正常的,说明在人们心中大陆的风险比其它国家大。
“三驾马车”失效的同时,国有企业又不干活,“整体政治学习,坐吃山空”。
对于大陆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模式,早前也有经济学家表示,那是一种畸形的经济模式。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今年6月份表示,大陆过去是“一业兴旺百业衰的畸形经济结构”,房地产独大,结果导致其它产业受到抑制、居民贫富差距拉大、房价泡沫和房产过剩严重。
国兴资本董事长郑和平今年4月份也曾表示,“三驾马车”现在都已经行不通,过去的大规模投资已经加剧了房地产泡沫,造成工业产能过剩,而且消费一直上不来,出口疲弱。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毅
via 国务院学者警告经济危机:不改革连“L型”都没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