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香港雨伞运动引发10万名市民上街,并占领繁忙的交通要道,那次运动深深地动摇 了香港的政治及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图为2014年9月27日夜晚,香港市民抗议情景。 (Getty Images)
2014年,香港雨伞运动引发10万名市民上街,动摇了香港的政治及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一国两制」的治理模式结束之前,争取港人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是香港立法会议员当务之急。
在中共阴影下的香港试图摆脱中共政府,两者又将如何共处呢?
编译 _ 李清怡
布鲁金斯东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近期出版新书《与魔兽共存:中共阴影下的香港》,在10月4日布鲁金斯举办的活动上,美国前任驻港总领事祈俊文(James Keith) 就新书发表评论。
政治的诠释者
2014年,雨伞运动是香港争取民主改革最令人震撼的时刻,它只是更长历史进程的中序篇章。1997年,当香港主权从英国移交至中国大陆时,这个被北京政府接管的繁荣都市就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城市,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本书中,卜睿哲指出,经济不平等问题催化了港人的诉求。
卜睿哲还断言说,香港政治的「世纪化」作用非凡。大规模的游行在香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过去的10年里,年轻人一直都是民众运动的主导者。新世纪一代的香港人对1997年香港移交中国大陆的记忆已经淡忘,但他们倒是非常关注2047年,因为根据《基本法》,「一国两制」的治理模式届时将宣告结束,因此,2047年截止期限之前,港人在政治体制方面获取更大的发言权已经成为新世纪领导人的当务之急。
香港政治化的最终原因还在中共。在香港主权移交之前,北京与英国交涉的过程中,就已经创造了一个政治混合模式,卜睿哲在书中称之为「自由的寡头」。
就寡头而言,香港的政治体制造成了不对称的权力集中:几乎一半立法会议员的席位是由主要代表商业利益的小群体选举产生,即使香港市民选出40位代表——地区选民的立法会议员与民选区议员提名的席位——北京还是能够使亲共派获得控制性的权力,阻止民主人士占有多数席位。而且,香港还没有竞争选举特首的体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对此进行修正。
中共对香港实施「一国两制」(由邓小平提出的模式,原本计画用于对台湾的政策),以保证香港政治与经济与内地不同,同时,保持中国大陆列宁式的一党专制。而中共对港实行的混合体制使得北京政府确保在港的控制权力。
在这本书中,卜睿智审视了香港雨伞运动对台湾 会有什么样的示范作用。如果海峡两岸统一,北京政府希望将「一国两制」的模式用在对台政策上,但是,台湾始终保持沉默,最大的原因是,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只是半民主体制,而台湾20年来,一直是完全民主体制,民主化的减弱对台湾选民可行不通。
祈俊文指出,一国两制的实施原本是为了给香港提供自治的权力以保持其经济繁荣,以帮助支持大陆。但是,最近时期以来,香港对北京来说,经济价值日益减弱,这一点改变了双方关系的内在动力。北京政府原本应该加强香港自治以助中国大陆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的香港处于防守地位,很多港人努力抗争,就是为了保护他们的生活品质。祈俊文说道,这种态度的转变要是用在台湾也是一样。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北京政府会使用香港作为案例,证明某一地区可以如何与中国大陆共处。但是,近来台湾将香港作为一个案例,证明无法与中国大陆和平友好共处,最终结果是,香港一国两制的未来不但会影响香港与北京的关系,还会影响海峡两岸的关系。
试图摆脱 怎可能宣誓表效忠?
《外交政策》杂志发表博客 Suzanne Sataline的撰文,题为〈香港发生了什么事?〉
据法律规定,香港所有70名立法会议员在就职之前,必须重复字句,宣誓效忠中共政权,然而,却有几位新的立法会议员跑到台上,要么发誓要脱离中共,独立出来;要么发誓争取公投,让港民自己选择独立。青年新政梁颂恒及游蕙祯两位立法会议员,引起的宣誓风波越演越烈。
问题是,他们希望摆脱这个政府,又怎么能向其宣誓表效忠呢?
更不确定的问题是,北京将如何与认为香港不属于中共政权的立法会议员共处呢?
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显而易见的是,这两位最新的、最倔强的立法会议员将继续他们与中共的抗争,或大或小。◇
来源: 新纪元 (第505期2016/11/10)
via 忧心忡忡:中共阴影下的未来香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