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某个瞬间,我曾动过一个念头,写一个小说。
我当然是没有写小说的能力的,所以,这个念头只存在了一瞬而已。
在这一瞬间,我觉得这个小说一定可以很精彩,我罗列一下小说中的人物,你就应该相信它的精彩:聂树斌、王书金、马云龙、郑成月、张某、马某、令某某、郭文贵、李友……
这些人本来毫不相干。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杀人犯,有的是巨商,有的是报人,有的是高官。可是,他们可能有着隐秘的关联。这些关联,没有导演,却演绎出了惊心动魄的剧情。
这些关联,就是社会某个隐秘的层面。社会由人构成,人被制度串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舞台之上,人与人,总会发生一些关系。这些关系,互相影响着人们的命运。
2012年12月2日,早在1995年因为涉嫌强奸杀人的聂树斌被宣布无罪。她的妈妈为这个结果奔走了21年。聂树斌在21年前被一场杀人案改变了命运,她的妈妈,也因为他的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了命运。
命运这个东西,似乎就是用来被改变的。不然,为甚么叫命运呢?所谓「运」,就是遭遇吧。
在聂树斌沉冤得雪前的一个星期,11月25日,方正集团原CEO李友的命运迎来又一个重要时刻。这一天,他的案子结束了,一审被判4年半。他已经两年没消息了。这次,算是一个好消息。他当庭服从判决,不上诉。
李友「进去」大约2年了,也就是说,再有两年半,他就可以出来了。我曾经一度关心过这个案子,为其中的一些故事而震惊。他的命运在过去两年中剧烈的变化,足以让他对他所生存的时代,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
李友的罪名是「内幕交易」,这与当初抓他的时候的阵势相比,有点不太「协调」。他的被抓,与郭文贵的实名举报有关。
郭文贵的实名举报,当初闹得满城风雨,如今很多人已经忘了,更多的人,估计一直都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就算了,我以前在海涛评论里写过,如今没精力再做前情提要了。
大约是这样的:李与郭,曾是朋友,因为在一家证券公司的收购重组时发生巨大的利益冲突而翻脸。于是,郭要让李付出代价,于是那段时间,郭的公司官网上,连续出现对李的实名举报。
这些举报,从私生活到生意场,把李友描述得一无是处。隐隐约约,给人营造了一个李友是倒台高官幕后金主的形象。但了解李友的一个人告诉我,郭纯属胡扯八道。
但是,李友真的就出事了。那个冬天的夜晚,一次场面令人震惊的抓捕,让人们对郭的能量刮目相看。据说,郭动用了一个权力极大的人物。如今,这个传说中的人物马某,也已经倒掉了。他的刑期,应该比李友长。
马某,据说与聂树斌所在省份的官场有着某种关系。
在那个省份的官场,盘踞著另一个权力很大的人物张某。他在河北耕耘多年。在他的管理范围内,有一个母亲,常年为自己的儿子喊冤。她的儿子,就是聂树斌。
这个母亲奔走了很多年,一直没有进展。于是就有人相信,这是因为有当地权利很大的张某阻碍了这个案子。至于张某为甚么一定要阻碍这个母亲,又有很多据说。
据说,就是并非真相的说法。所以,当小说就行了。
可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如何能够有力量为儿子的案子奔走多年呢?因为一系列的阴差阳错,让她坚信,自己的儿子确实被冤枉了。
母亲,是伟大的。但是,母亲的伟大,往往是被磨难塑造出来的。
本来,这个母亲也不确定儿子被冤枉。2005年,也就是在聂被枪毙10年后,一个叫王书金的河北人在河南被抓。在突审的过程中,王书金说出了自己做过的案子,其中有一起强奸杀人案,与聂树斌的案子时间地点吻合。
办案的河北广平县警方,有一个叫郑成月的人,他是县公安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他被王书金提供的信息震惊了,因为聂树斌早在10年前已经「伏法」。
如果郑成月把这个信息「忽略」,那么,后来他的命运应该会沿着既定的轨道行走。可是,他没有忽略,他意识到那个伏法的青年,是被冤枉的。于是,这个信息,就「走漏」了。
消息传到了《河南商报》一个记者那里。记者得知这个消息后,大约是当成了一个奇闻,据说并没有当成一个重要的新闻。
然后,这个奇闻,被当时在这家报社以顾问名义行总编辑职责的马云龙听到了。他要求记者去调查这个事情,然后就有了一篇报导,《一案两凶,谁是真凶?》。
那个时候,还没有微博更没有微信,没有智能手机,那时候如同信息传播的「石器时代」。那个时候,报纸还处在黄金时代。报纸给门户网站提供新闻,门户网站对报纸的乾货甘之如饴。
据说,老马深知此事重大,放弃了「独家新闻」,而是将这个稿子在刊发的那个夜里,发给了多家报纸。也就是,在那个时代,这个新闻得到了那个时代的较大范围的传播。
从此以后,聂树斌的母亲,开始了申冤的漫漫征途。去法院;见律师;见媒体,这个女性,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从此以后,警察郑成月,似乎不能沿着既定的轨迹前行了。他也是芸芸众生中,命运被剧烈改变的人之一,但因为他是警察,因为他追随了良心的召唤,仿佛显得尤为特别。他后来去了北京到一家律所打工。
从此以后,马云龙似乎不再是一个新闻人。在此之前,他本来就是一个退休的新闻人。他也被某一种力量驱使,去帮助那个母亲。
似乎,只有那个真正的强奸杀人犯王书金获得了命运的「奖赏」,他的死刑,迟迟没有下文,他成了一个长期等死的人。
尽管一些人的命运已经开始因为聂树斌的命运而改变,但聂树斌的平反似乎没有一点迹象。时间久了,很多人就淡忘了这件事。
时间飞速向前。聂树斌永远定格在了21岁,但活着的人们,继续在奔走,有的人继续权势熏天,有的人继续蝇营狗苟,有的人在忙着决定别人的命运,有的人在茫然地等待命运被改变。
2012年,是一个节点。
这一年的春天,一场车祸结束了一个年轻人的生命。据说,一个家族的崩塌就此揭开序幕。
高潮总是在酝酿很久之后才出现。直到2014年冬至前的7天,这个爸爸还在高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探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天后,他倒下了。
在反腐的重拳之下,在他前面有人倒下,在他后面也有人倒下。在他倒下的那个冬天,李友与郭文贵正在焦灼。
郭文贵动用的力量,也在悄然崩塌。后来终于从聂树斌家乡所在的那个省份,传来官场地震的轰鸣。一个省,多个常委落马,据说,也包括有能力阻碍聂案的那个人。
反腐,像翻越崇山峻岭的河水,一个山峰一个山峰地翻过。每个山峰,看似各自高耸,却又隐秘关联。
命运这东西,无常得很。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在许多人的头顶。一念之间可以颠覆别人命运的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也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这,大约就是一篇小说的梗概。写它的动力,来自于那个年轻人的仿佛都是偶然的冤死与昭雪。
文章转自作者微信公众号
via 王海涛:这个社会,在隐秘的关联中运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