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加大米非常逼真,粗略一看看不出破绽
尼日利亚查获一批102袋走私进入尼日利亚的塑料大米,并逮捕了一名嫌疑人。
大陆食品安全问题深受到国际关注。丑闻更远涉非洲尼日利亚。英国传媒报道,当地海关近日查获大批怀疑来自中国的假大米,相信不法分子想趁圣诞新年期间,把假米混入市场。有 大陆学者认为,要打击伪冒劣质食品,首要以农业合作组织的形式,团结农民或者制造商。
在非洲国家尼日利亚查获、相信来自中国的假大米有102袋,共重2.5吨。英国“卫报”引述当地官员表示,这批假米用“塑料”制造,仿真度高,手感和一般大米无异,但有一股化学品的味道,煮过后质感会变黏,但暂时不知道吃了会引起甚么后果。官员表示,每逢圣诞新年,当地粮食价格会??升,估计不法分子希望在这段期间,把假米混入市场。
本台致电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查询,发言人梁先生表示,不了解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大使馆职员梁先生:它(报道)说的这些塑料大米,我们不是很了解,实际上他们报道的内容,和我们无关。进一步的消息,我要问领导。是否来自中国,我不敢讲,这起事件的可信度,我们会有同事进一步观察。
他对报道内容有保留,质疑费那么多功夫造假,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大使馆职员梁先生:(假米)是否来自中国,我不敢讲,但我看过报道,说这些塑料大米是土豆和塑料混合而成的,我觉得有些可笑。不论这些米来自其他国家,或者来自中国,因为我们国内的大米都不是很贵吧,储存量也很高。对于制作这些塑料大米的成本,你说呢?退一万步说,说是从中国进口的,我觉得没可能,制作这些塑料大米,成本太高了。
今年5月,印尼、印度,和新加坡等多个东南亚国家传出,有来自中国的假米流入,据报印尼警方在市面发现假米,但中方否认有输出假米,要求印尼拿出证据。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食物及安全课程主任方丽影认为,有关塑料大米的报道不能尽信,必需见到实物,才可以下定论。
方丽影:大家必需以客观的心态分析事情。如果有实物,我们就可以进行化验。米其实很简单,主要成份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所谓的淀粉质。有了数据,有了实际测检结果,怎么假法也有个谱吧?如果是塑胶米,就不会有淀粉。
无论假米是否传媒炒作,伪冒食品充斥 大陆消费市场,是客观事实。近日广州市政府连同警方,在白云区捣破一个制销假食盐的地下工场,缴获逾10吨冒牌食盐,和用作原料的工业盐
方丽影:工业用的盐纯化精炼过程,没有那么关注,有机会存在杂质。食品牌照,和一些化学工业牌照,是两回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大陆食品安全欠佳,有人认为,问题出在监管,也有人归咎立法规管不足。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胡星斗就认为,追溯产品源头更为关键。
胡星斗:怎样追溯生产的源头呢?我认为,实际上还是要靠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像农村合作社,农业协会,这样的农业生产组织。它不是全都是个体的生产,否则就没办法追溯它的源头,也没办法形成规模化农业。农民以统一的品牌对外销售,所有的农民它都会珍惜这个品牌,如果出现了问题,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就会惩罚假冒伪劣的制造者。
不过胡星斗指,要形成这套制度,必须克服一个障碍。
胡星斗:问题出在哪儿呢?也许是地方政府并不积极。甚至有的人会担心,农业协会会否变相成为农会。中国其实是一直在鼓励建立各种农业协会,当然是不容许建立农会的,因为农会它是带有政治性质的。
他形容中国绝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小农状况,促请当局立法,强制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组织。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via 外媒指中国假大米输往尼日利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