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近期将国内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打包成第一波证券化产品,试图将金融风险转移到国际市场。同时,鉴于中共政府债务不断增加,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近日将其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之后又将71家中资企业的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据中国了望4日报导,中共监管机构已授权将5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不良贷款打包成第一波证券化产品。被打包的不良贷款将得到抵押品的支持。有业界人士表示,现金流较强的产品可能会以较高级别出售。
据悉,中国大陆经济下滑导致产生大批不良贷款,官方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中国不良贷款从去年9月的基础上上升7%至1.27万亿元,包括可能成为不良贷款的特别贷款在内,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额增至4.2万亿元,占预付款总额的5.46%。
报导称,在今后的几个月,中国各大银行将开始发行巨额的资产支持证券,这些证券以不良贷款作为其背后的支持资产。各银行急于参与这一活动,试图藉此清理其资产负债表并产生流动性。银监会也同样迫切地希望让这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将风险转移至中国金融体系以外。
大陆一位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此前表示,从2014年起,各家银行就纷纷加大了不良资产清收、化解、处置的力度。现在看到的不良贷款数据是在银行大力化解下的结果。
在不良率上升的同时,银行业利润增长也在下降。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43%。有机构预测,2016年部份银行的利润增速将变为负数。
3月2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共政府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3月3日又将71家中资企业的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其中就包括25家中国非保险金融机构,8家保险机构,计有33家国有金融机构。穆迪调整的理由是中共政府债务不断增加。
穆迪表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包含在上述25家金融机构中,因为其评级展望在2015年9月24日已经调整为负面。同时,穆迪维持对上述26家金融机构的所有评级,以及包括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3家中资商业银行的交易对手风险评估。
去年9月21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把中国银行业评级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标普表示,鉴于中国的经济风险,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自我修正”,而经济状况的改变可能会影响中国的银行,其金融机构的信誉可能变得更糟糕。
标普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国内的信用风险可能更加恶化,坏账越来越多和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信贷明显增长都将增加风险。”“我们相信,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概率,在未来两年内,中国非金融类和非公共部门类的信贷规模将超过中国GDP的150%。”
有数据显示,中国债务与GDP之比已经高达230%。2007年以来,中国的债务水平至少增加了三倍,由7万亿美元激增至28万亿美元。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明宇
via 中共银行坏帐大甩卖 待全球投资者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