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已经成为大部分国人生活中的常态
记者/主持人:韩梅
来源:希望之声 (记者韩梅综合报导)从本周三开始,重霾重临京津冀地区,甚至工业欠发达的青海西宁从昨天起也出现异常罕见重雾霾。自去年10月中国大部分地区遭受雾霾侵袭以来,“中国雾霾第一案”、天气预报禁用“霾”字等事件相继出现,将“治霾”推上公民权益层面。精明的生意人则努力将灾难转化为商机,新西兰等地甚至出现了空气农场。
国内受雾霾影响的地区本以京津冀为主,但自去年下半年起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也频繁遭难。到昨天,国内媒体记者在青海西宁街头也看到一片灰蒙蒙的景象,中国天气网数据显示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到500,成严重污染天气。由于现象罕见,大部分市民都没意识到是雾霾来临。西宁市环保局闭口不提“霾”字,仅称这是受沙尘天气影响,过程还将持续。
这种“掩耳盗铃”的手段与中共国家气象局如出一辙。网上日前传出气象局发给各气象机构的信函,其中下令从1月18号起停止雾霾的实况播报、预报、预警,并禁止使用“霾”、“雾霾”等字眼。虽然无法证实该信函的真假,但本周起,气象机构的预报确实开始变得巧妙,气象部门仅称能见度下降,环保部门也只提到京津冀地区出现重污染天气,“雾霾”二字已消失不见。
2015年在雾霾中下台的中共前环保部长周生贤在卸任约一周后出席中共政协会议时,面对记者关于治霾的提问,曾表示不方便说什么,“请你们理解我”。结果当然引发舆论哗然。不久即传来中共中纪委着手调查周生贤的消息。
媒体调查发现,周生贤家族在北京成立“绿动元”公司,靠贩卖环保证书捞钱。北京周边的石化、钢铁和其它化工项目,包括周永康旗下的石油企业,供应的油品根本不符合国三排放标准,但通过周家都可以买到国家环保局的环保证书。这些不合格油品燃烧后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被认为是引发北京阴霾的直接原因。
另有消息指,周生贤曾对外声称是江泽民妹妹江泽慧的好友,他正是在投靠了江泽慧之后才青云直上的。因此如果周生贤被调查,应该会牵扯出环保部腐败窝案,进而波及江泽慧。
当然,周生贤并非中国唯一的环保恶虎。旅居美国的中共元老罗瑞卿之子罗宇在本周二就通过港媒发表的致习近平的公开信上建议,“…惩罚制造污染的贪官,这可以从江泽民开始”。他说,中共用掠夺式的“发展是硬道理”毁了中国,江泽民时代开始不计成本、不顾环境的大搞所谓的经济发展,把GDP搞到世界老二,环境搞到最不适合人类生存,是对中华民族犯下的罪行。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曾经警告,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据世界银行测算,1995年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8%,2003年中国科学院测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份额高达15%。早就有环保人士警告,拿这些数字与GDP7%至8%的年增长率相比较,江泽民时代所谓的“高速发展”其实是很大的下降,从长远来看不仅无功,反而有害。
只是没有人想到祸害来的如此之快。从2011年国人通过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公布的PM2.5数据开始关注雾霾开始,中国的霾害没有减弱趋势,反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外界发现,中共财政部以治霾等为由曾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为2015年税收贡献超过1600亿元。对健康的担忧及对政府“只收钱不做事”的愤怒,在民间引发一连串的公民行动:去年12月志愿者孙洪彬起诉郑州市政府,要求赔偿雾霾口罩,被新乡法院受理,此案被称为“中国雾霾第一案”;很快再有五位律师于2016年12月19日和20日分别向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有管辖权的中法院级起诉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政府,要求确认三地政府不正确履行空气污染的防治责任违法、责令其在合理期间把空气质量治理至平均良好状态,并提出国家赔偿请求;2017年1月5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向国家能源局和环境保护部提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燃石油焦火力发电项目在国内的数量、燃石油焦来源、污染监测数据、与雾霾的关联、上述通知的背景等信息;1月13日,为知道“部长吸的啥空气”,湖北三峡大学大四学生刘启爽向北京市政府、环保部、教育部、工信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单位申请信息公开,要求公布2012至2016年度采购的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的支出费用、具体采购清单。
评论认为,雾霾唤起了中国人的“公民性”,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件好事。
在数以百万计的国人遭受雾霾困扰时,企业家正试图把灾害转化为机会。考虑到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雾霾是2012年100多万中国人致死原因,这里面的商机相当惊人。
防霾饮品
台湾统一推出了一种防霾功能饮料,名叫“梨来雾散”,配料包括炖梨、蜂蜜、薄荷精油、干菊花。不过北京营养源研究所测评部主任岳宏告诉媒体,呼吸道和食道是两条完全不重合的途径,想用某种食物来清除微尘并不科学,但PM2.5进入人体之后会引起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水平升高,所以可以多摄入一些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和提升免疫力的营养成分。
3M口罩
考虑到如今北京街头几乎无人不带口罩,3M口罩的盛行就不难理解了。人们带口罩的目的并非驱寒而是避霾,因此生产工业用防尘口罩达半个世纪的美国老牌工业材料公司3M就意外爆红。根据淘宝给出的数据,2016年,雾霾高发期,3M单日销售就突破15万。同时,国内生产口罩的厂家数量在2013年至2016年仅3年间就翻了一番,超过千家,在2016年一年生产了6亿只口罩。
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已逐步成为中国不少家庭的标配。戴森2015年就选择中国作为其在全球推出净化器新品的起点,结果公司销售大涨35%。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净化器价格不一。戴森约售4,114元,瑞士制造的IQAir售价2万元,小米公司的Mi空气净化器售价900元。2016年的净化器的产能已高达2000万台。
避雾霾旅游
每年冬天,大批躲雾霾的游客聚集海南、云南甚至泰国等地的海滩、高尔夫球场和酒店。来自携程旅游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圣诞及新年假期期间,“避霾”这一主题下的旅行套餐增加了一倍。最受欢迎的目的地是三亚,厦门和普吉岛。一些游客甚至变成房地产买家,导致云南西双版纳出现房地产热潮。
瓶装空气
中国的雾霾已经引发全球关注。来自欧洲、加拿大和新西兰青翠山林的瓶装新鲜空气被卖给中国客户。但从来自新西兰南岛的一瓶600毫升Breathe Ezy要买169元人民币、可供约150下呼吸的价格来看,只有相当富裕的国人才能消费的起。Breathe Ezy的生产商菲利普?杜瓦尔(Phillip Duva)认为,他们的产品不能挽救生命,因为毕竟“你需要每天24小时、每周7天呼吸新鲜空气,才能克服严重空气污染的不良影响”,但它们的确可以对用户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对某些人来说,这就像喝一杯棒极了的浓咖啡,可以提振精神”。
via 中国式“治”霾:谁家欢喜 谁家忧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