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总理李克强今天结束对澳大利亚为其四天的访问前往新西兰,李克强此次出访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是为了庆祝中国与澳洲建交45周年,同时,也被认为是试图在南海等地区冲突上寻求来自堪培拉的支持。就在李克强访问澳大利亚的同时,澳大利亚悉尼的华裔学者冯崇义被中共当局在广州机场遭到阻拦,被禁止出境。
冯崇义是悉尼科技大学(UTS)中国研究中心的副教授。他上周五向外界表示正在广州机场登机返回悉尼,之后又在电话中委婉表示,由于一些“业务而被延误”,“不方便”说出其中原因。之后,他的电话便无人回答,或无法接通。
澳大利亚媒体透露说,这是冯崇义第二次被阻止登机。有消息透露说,冯崇义可能被北京指控“威胁国家安全”。澳大利亚司法部长Michael Keenan今天表示,已经就冯崇义事件向中方提出交涉。
冯崇义是澳洲华人社区的知名人物,2006年曾经创办了一份中文媒体《悉尼时报》,最近他曾多次批评中共当局日益增加的对澳洲中文媒体的控制及影响,并且因此而受到北京的威胁。路透社报道说,冯崇义在中国期间,多次被要求交代与他接触的大陆自由派学者以及在澳洲的学者的名单。
与此同时,中共总理李克强、外交部长王毅从3月22日起率领巨大的商贸代表团对澳大利亚展开正式访问。在李克强访问期间,澳中双方签署了多个经贸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中国进一步开放进口澳洲冷冻牛肉协议,预计澳大利亚对中国牛肉出口将从目前的每年四亿澳元增加至10亿澳元。此外,中国大陆的一家国有建筑集团与澳方签署了价值60亿澳币(46亿美元)的采矿基础设施承建计划,旨在开发资源丰富的澳洲西北部。
中共官方新华社报道说,中澳双方同意继续实施好中澳自贸协定,努力打造两国合作“自贸繁荣”新时代。双方将深入推进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澳洲“北部大开发”计划以及两国创新战略对接合作,积极拓展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农牧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
有评论指出,在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的影响下,澳大利亚必将重新审视其同美国的同盟关系,堪培拉显然在贸易上将加强同北京的合作。然而,在外交以及军事领域,尤其是在南中国海等棘手议题上,堪培拉是否将继续同华盛顿保持一致备受外界瞩目。
作者:吴庸
温家宝总理力挺政治体制改革,决心「风雨无阻,至死方休」,引发公众舆论一片欢腾。刘晓波获诺氏和平奖,再次引发公众舆论一片欢腾。这些欢腾显示中国政治改革的前景足以鼓舞人心。然而,欢腾中似有过头之处,比如称颂温家宝为「人民的英雄」即为过誉,对刘晓波获奖激动得向王军涛哭诉「中国有希望了!民主有希望了!我们回国有望了!」即为奢望。「过」与「奢」皆超过应有的理性认知,是不足为凭的虚幻感觉。
民间力量尚缺妥协的实际方案
刘晓波获奖无疑在中国升起一面改良政治体制的旗帜,这面旗帜上书写着「温和派」关于民主要「碎步前进」的主张,这一主张恰恰适应「和解派」的需要:在「碎步前进」中敦促执政当局与民间力量达成共赢式的「宪政民主」决议,在和解者看来,这是社会转型中成本低、代价小的便捷之路。「和解派」是一个庞大的集体,不仅有「中国和解智库」在运作,有热衷和解的学者在奔波,一些学者还设计了和解提纲、和解方案在宣扬,这些活动均以大批归附于和解主张的群众为社会基础。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人数颇多,不可轻视。
刘晓波得奖后,「和解派」异常兴奋。「中国和解智库」海外负责人冯崇义教授认为刘氏得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人以和平手段追求宪政目标的巨大奖赏」,宣布「世人对刘晓波得诺奖和温总理谈政改的热议,再清楚不过地表明民主力量对专制力量的绝对优势」,有了这一「绝对优势」,「中华民族展现『和解的智慧』,刻不容缓」,对官民和解怀有充分乐观的期盼。
其实,早在去年刘晓波被捕次日,就有徐友渔、杜光等五十二人联名上书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回忆六十年前通过政治协商机制求同存异的美好时光,要求「重新回到政治协商的思路上去」,官民达成政治上的和解。这项建议的不足之处在于,民间没有招引当权者愿意与民间妥协的实际方案,所谓「民主力量对专制力量的绝对优势」不过是虚张声势的自我扩张。既然「绝对优势」是空幻的,五十二人上书也就无力引起官方兴趣,得不到官方丝毫响应。
朝野和解论的关键性缺陷
人类的盲目视觉引致的判断往往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和解派关于民主力量对专制力量已取得「绝对优势」的感觉就是例证。继之,判断「『既得利益集团』政治上虚幻的安全感和保护网都在消失而随时化为烟云」是又一例证。不说中国GDP总值已居全球第二位,不说党政经关键岗位均在太子党与团派手中,仅说去年维稳财政支出即达五千一百四十亿元,而当年军费支出为五千三百二十一亿元,教育支出则仅为一千九百八十一亿元。目前全国有二千万公安干警,一百万武警,去年仅用于公安支出即达四千七百二十亿元。所谓统治者的安全感和保护网「随时化为烟云」不就是自己欺哄自己吗?建立在这种判断基础上的推论:「中国的未来,必须由理性温和力量的主导来实现变革,必须全力争取理性温和力量的胜利」,即政治和解的胜利,也就成为虚夸不实之词。
通过朝野和解实现宪政民主,这样的社会转型的文明性引导人们倾心于此,但对中共来说,「实现宪政民主」意味着对其自身及其生存环境──专制政体实施脱胎换骨的改造,专制党必须转变为宪政民主党,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压迫和相应的内力背离,中共是不可能自愿做这种转变的。这是朝野和解论的关键性缺陷。它必须向公众表明,如何迫使中共坐到谈判桌前,俯首悔过,让出自己的根本利益。没有这种条件,朝野和解论始终是一种美好的却是一厢情愿的幻觉,只能起迷乱人的视野的作用。
中共维护专制体制的高度自觉性
中共当权派对维护自己的专制体制有着高度的自觉性。他们明确宣布,中共实施的政治改革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能超越这一底线。就连那篇指责「权力不宜过分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也不过是一纸空言,上面载明「各企业事业单位普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这类具体变动也未见诸实践,直到三十年后的今日还是空洞的许诺。倒是邓小平当时谆谆指导的「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邓选二卷341页),铭记在中共当权派心中,念念不忘。今年十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发表郑青原文章《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们猜度此文反映政治局观点),就点明了「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抛弃而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才是中共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可移易的灵魂。这样的政改,不管采取何种形式,例如规范党的各种行为准则,议定党内各种反腐措施,推行先党内后党外的民主进程,试行党代表常任制等等,都必然围绕「坚持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这个总的纲领转,就是说,必然围绕坚持专制制度而不是削弱专制制度转。
人们对中共口中的政治改革迷恋不已,不能识别它的局限性,考其缘由,盖因民间力量薄弱,只好寄希望于统治者,盼望与统治者和平协议,达成「宪政民主」共识,顺利完成社会转型。然而,中共的政改无不是为了加强和完善一党专制制度,即使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也不例外,而民间追求的政改则是以宪政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建立为总标的。中共的政改与民间的政改,是不同的语言体系与不同的价值指针,两者具有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不应混淆。如果把中共实施的政改误认为也在追求宪政民主,因而盲目吹捧,以为官民可以达成和解协议,迅速推动社会实现宪政的民主化,实在是认错了门、找错了人,对中共的专制本性存在幻觉。丢掉幻想,充实自身实力,想办法揪着中共逐步让出专制特权,才是正途。
──原载《动向》杂志2010年11月号
来源:法广
via 李克强访澳之际 和解智库海外召集人冯崇义教授被禁回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