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韩在铁山郡东仓里新修建的远程导弹发射场距中国丹东直线距离仅约50多公里。图为连接丹东与北韩平安北道新义州市的鸭绿江大桥。(AFP)
北韩不顾国际谴责,屡屡进行核试,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与北韩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并非当事者。
本文作者罕见地以地理角度分析了北韩为何将核设施建在邻近中国边境,以及北韩核问题将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文 _ 张琏瑰(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续上期)
半岛危机导致的非理智行为
三、矛盾激化引发的不理智行为,有可能把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国家推向深渊。这主要是指下述两种情况。
一是错误判断形势和力量对比引出的非理智行为,或战争边缘政策失控。
朝鲜半岛对抗双方都在搞战争边缘政策。美韩不断地进行针对北韩的联合军演,北韩自核试后以「打全面战争、打核战争」相威胁似成常态。2013年3月6日《劳动新闻》头版文章公开宣称「用精密核打击手段将首尔和华盛顿炸成火海」;2013年3月29日北韩领导人主持作战会议,要求「命令一下,要在第一时间打击一切使之七零八落,变成灰烬」(见当日《劳动新闻》报导)。北韩一位军事专家对敌我力量对比的判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金日成军事综合大学室主任杨虎日判断:「没有前线和后方之别的立体战争不仅在整个韩国地区,而且在美国本土开展」,「60年来先军北韩为全面战争切实做好了准备……而美国本土几乎找不到这样的备战工事」,「美国可以说是全无防备的无人之境,攻打美国易如反掌」(见2013年3月30日中新社转发朝中社报导)。北韩领导人的判断更为乐观:北韩已成为「世界顶级军事超级大国」(金正恩语。见2013年12月25日朝中社报导)。这种判断极有可能使北韩做出错误的决定。
韩美日三国2014年7月在济州岛南部的东海海域进行联合搜索救援演习。图为美军乔治华盛顿号航母驶入釜山港。(AFP)
二是特异心理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特异行为。
最近一个时期,在朝鲜半岛,无论是人事处置方面还是处理敌对关系方面,都出现一些极端行为和极端言词。特别是在谩骂中使用的那种污秽词语,是当今文明社会官办权威媒体所罕见的,因此引起世界惊异和研究。笔者的一位朋友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他在谈及这一现象时说:特异言词反映的是特异心理和特异人格,具有这类心理特征的人在应激或挫折状态下极有可能做出特异行为。
2012年4月13日香港媒体曾念出了北韩前领导人的一段语录,并打出了字幕:「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一定要炸掉地球,和美帝国主义同归于尽。一个没有北韩的地球还有什么好留的呢?」
2013年3月30日北韩政府和政党团体发表特别声明,称「苦苦等待的殊死决战的最后时刻终于到来」,「在朝鲜半岛不和不战的状态结束了」,北韩军民即将奋起进行「正义的祖国统一大战」。
在这份严厉的声明中写进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先军北韩的星球是不会存在的。」许多人对这句话没有看懂,其实这句话是在复述上面所引用的北韩领导人的语录。拥有核武器并把炸毁地球定为政府意志,着实让世界吃惊。
反对北韩核试 是中国无奈的选择
1. 北韩拥核,它对我安全意义发生重大变化。这时,它不再仅仅被动充当我国安全屏障或他方入侵我国的桥梁,因为它拥有了在如此近的地方剑指我心脏地区的能力和手段,它本身成为有可能对我构成严重威胁的能动力量。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未曾有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北韩拥核对我来说是一种历史性变局。
一个国家对他者的威胁是由「能力」和「意愿」两个因素构成的。威胁的大小取决于二者的乘积,即:威胁=能力×意愿。「能力」和「意愿」其中任何一项为「零」,「威胁」亦为「零」。
一般情况下,「意愿」作为一种主观因素,它是会经常变化的;而「能力」一项,却具有相当的恒定性。一个国家一旦获得威胁他国的能力,除非有外力强制,其「能力」就成为一个「恒量」,甚至是一个不断由小到大的「向量」,即随时间推移,其威胁持续存在或与日俱增。
当今世界,如果一个国家不断地提升其常规军事能力,其他国家虽然不安,但无从指责。因为对方的举动是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而且是出于常规的「相互制约」的动机和法则。但若是企图通过发展诸如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提升其威胁他国的能力,在当代世界是不可接受的。
韩国民众2016年1月7日在首尔集会抗议北韩核试。(AFP)
因为第一,自从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结束二战后,人们便认识到,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是人类难以承受的,故1960年代末制定《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核扩散已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内容,此举违反国际法。第二,由于核武器有不加区分地杀戮生灵、毁灭生存环境的最后性质,在遭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下违背国际法制核拥核,就有了不计后果孤注一掷的含义。
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是人类难以承受的,禁止核扩散已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图为美国1952年在西太平洋试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Getty Images)
北韩坚持核武计画遭世界普遍反对,原因即在于此。
作为中国近邻的北韩,如果这里没有核武器,中国为了自身安全,只警惕这里不为外部强大敌对力量控制即可,至于半岛内部是发展还是停滞,是和平还是战争,是分裂还是统一,这虽然也对中国安全利益产生影响,但不对中国构成致命威胁,中国可以从容处置。但一旦半岛无核化遭到破坏,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此,维护半岛无核化,反对北韩核试,也就成为中国又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2. 北韩进行第三次核试后,其核战略正进行阶段性调整,即它自认为拥核目标已臻于完成,其工作重心由「闯关制核」调整为「迫使国际社会承认其核国身分」,即俗语所称「先生孩子,后报户口」的「报户口」阶段。
因此,自2013年5月派特使访华、6月提议与美国举行高级会谈以来,北韩展开活跃的外交攻势,力求突破国际社会反核扩散统一战线,迫使国际社会「习惯于」同有核的北韩打交道,最终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核国地位。
但到目前为止,北韩的核外交并未取得突破。但对北韩核问题,国际社会不时有绥靖主义和机会主义泛起,维护半岛无核化努力实有失败之可能。如美国在北韩拥有威胁其本土能力之前并不认真考虑如何解决北韩核问题,甚至不时出现与北韩单独媾和,使北韩核武器变为只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的单刃剑的想法。在中国,也有人认为北韩核武器是针对美国的,对中国来说「北韩拥核不是坏事」,北韩核问题拖下去对中国有好处。
如果由于政策失误,有关国家不能通力合作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北韩拥核成为事实,而对一个以战争边缘政策为行为方式的核北韩,中国只能通过实施「赎买政策」,来维持北韩对华友好的「意愿」,这似乎成为中国又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但是,谁都知道,「意愿」是一种主观决定,而且是一个「变数」,随利益的主观判断变化而变化。而且它的重要特征是,正向保障需双方共同努力才成,而逆向发展却可以由任何一方单独行动而决定。2012年7月31日至8月2日,北韩与美国双方在新加坡进行「议题广泛」的高层祕密接触。
据同年8月16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透露,会晤中北韩代表坦告美方:北韩现领导人同其前任一样,维持「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同志」这一基调(见同日韩联社发自美国的报导)。因此,即使实施「赎买政策」,是否持续有效也是值得怀疑的。
不久前有人对「赎买政策」提出质疑,另一些人将这种质疑冠以「抛弃论」进行批判,反复强调北韩对中国的「屏障」意义和战略价值。笔者认为,二者观点对立,但却犯了同样的错误。即:
第一,仅仅从中国单方面需求考虑问题,完全无视北韩的主观意愿。你需要北韩做屏障,北韩愿意当你的屏障吗?1955年12月北韩在反对「延安派」的斗争中提出「树立主体,反对事大主义」,北韩数十年来奉行不渝。
2009年7月23日,中国高级外交官在泰国呼吁重启北韩核问题六方会谈并表示中国将为此「竭尽全力」。7月27日北韩作出回应,其外务省发言人声明:「北韩视主权和尊严为生命,认为北韩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国家,其本身就是愚蠢和不可理论。
」
第二,建设「战略屏障」是需要付出的,中国是否付得起是个问题。中国要想让北韩充当「战略屏障」,中国要先充当北韩的战略屏障。眼下就是要掩护和支持北韩推进核计画,充当「挡风墙」,防止美国等打击其核计画,否则「拜拜」。
对此中国付得起吗?此外,即使中国的「挡风墙」暂时起作用,接踵而至的其他要求,中国终有一天付不起怎么办?因此,即使「赎买政策」有效,中国也存在一个支付能力的问题。
3. 最近,在北韩一再宣示「永不弃核」以后,我国开始出现一种失败主义思潮,认为迫北韩弃核已不现实,我们不应再主张维护半岛无核化,应把追求的目标由要北韩弃核改为对北韩核武器进行「管理」。
这是一种不具任何现实意义的空想。北韩砸锅卖铁搞出来的核武器会让外人去管理?在包括安理会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都反对北韩进行核扩散的情况下,有关国家都没有魄力和决心阻止北韩拥核,在公开承认「维护半岛无核化」之努力失败以后,就有能力和办法「管理」北韩核武器?大概没有多少人会相信。
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都反对北韩进行核扩散。(AFP)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北韩才有可能让中国去「管理」,这就是在北韩一味推进核计画过程中,出现了赫克(美国核科学家)所担心的核事故,北韩束手无策。
这时,北韩很有可能会邀请中国人到现场参观,并下「最后通牒」:中国必须马上出钱、出人、出技术替北韩排除核事故,否则中国将有池鱼之灾。届时中国面临的将是又一个别无选择。被迫出力为北韩消除核事故,是被绑架、被胁迫,既损财又受侮。
何以中国没有提出「赫克之问」
在地理上美国距北韩很远,无论北韩发生什么样的核事故,对美国都不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中国是北韩的近邻,北韩核设施又建在距中国如此近的地方,不论那里发生什么样的核事故,中国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然而,对此感到不安而首先提出「赫克之问」的,却是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这其中的缘由大概比问题本身更值得思考。
美国核科学家赫克2004年受邀参观北韩的核设施。
图为他2004年1月10日离开北韩后在北京受访。(AFP)
1. 有人说,北韩邀请美国人去参观其核设施,没有邀请中国人,中国方面不了解其核设施现状,故无从提问。但问题是,北韩何以对美坦怀相迎而拒中国于千里之外?这便涉及北韩拥核的真实目的。「面对美国拥核自卫」,这只是一个说法,充其量只是阶段性目的。
质言之,对美国来说,北韩核武器是北韩用来提升谈判位势,促美国与北韩建交的筹码;对北韩周边国家来说,是对抗和要胁的利器。功能不同,使用方法自然不同。对美进行坦诚展示,既是输诚,也是示重;对他国保密,因为这是达成威慑的必要条件。我们很多人相信「自卫说」,但却不知道或根本想不到北韩核武器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2. 其实,北韩在许多场合曾向美国人坦露过其研制核武器的动机。但这些信息在被韩国和西方媒体披露后,我们许多人认为这些坦言的流布,是「美国挑拨中国与北韩关系」,拒绝相信。中国的核专家和国际战略学者,对北韩核计画对中国的含义有清醒的认识,并有建言,但他们的主张往往被视为「干扰」。因为当时中国的主导性判断是,北韩核问题是北韩与美国间的事,中国不是「当事者」,中国任务是「劝和促谈、增信释疑」。
甚至还有人认为,北韩核问题是中国的外交资源,可以用来与美「打牌」,故「半岛无核化」口号可喊,但不可真干,因为那是帮美国「解套」。在他们看来,北韩的核武器只「套」住了美国,其他国家在「套」外。
更有甚者,有人把北韩核问题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撰文称凡力倡维护半岛无核化,反对北韩拥核的主张都是「受韩美影响」,极力否定之。
3. 不知何时起北韩问题被视为「敏感」,中国媒体只能「正面报导」。诸如我渔船、边民被扣押掠夺等「负面消息」,常被外部和内部两只手合力「管理」,致使我一般民众对真实情况十分陌生,许多人的印象仍停留在20世纪「抗美援北韩」时期,对北韩核问题的认识和主张也来自冷战时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如有人主张「我们不能同美帝国主义站在一起给社会主义北韩施压」,「稳定要优先于半岛无核化」等。
4. 在北韩核问题上中国智库作用不太理想。在北韩核问题上学界发声者大体有这几种人:一是职能部门研究人员。他们虽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但体制决定了他们必须按「口径」进行撰述,其工作往往是政策解释和宣传。二是在其他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在半岛问题成为「显学」后来这里「玩票」的人。由于他们对半岛问题缺乏系统了解,故其主张建议有时不靠谱。
如一位美国问题「大腕」建议中国向北韩提供「核保护伞」,然后劝北韩弃核。且不说这是否符合中国力量和利益,仅就北韩而言亦为大谬。被北韩视为立国根本的「主体思想」,就是在1955年反对「延安派」的宗派斗争中产生的,其核心价值即「反对事大主义」,这个「大」在历史上是实指的。假如中国政府果真向北韩提出这样的建议,北韩方面必定会认为中国企图恢复宗藩关系,是侵犯其主权和尊严,定拍案而起。
也有些人有经历,对北韩核问题也有系统了解,但多种因素决定了他们有比中国利益更想关心的东西,因此其表述带有一定的误导性。如北韩核问题刚刚被提上国际议题时,他们宣扬北韩核问题是美国为打击北韩而制造的「伪命题」。
后来北韩承认了其核计画,他们改口说北韩真实意图不在核武器,而是「打核牌」,以此寻求补偿。北韩核试后他们又改口称,这是美国「逼良为娼」。北韩宣布「永不弃核」以后,他们又鼓吹中国应加大对「核北韩」的援助以「维护中国与北韩友谊」。可以看出,他们的主张是随外国的需要而不断变换的。◇
新纪元周刊(第524期)
via 难得一见深度分析 北韩核武剑指中国?(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