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莉雅
中共与印度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尽管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但是这次对峙引发的种种讨论还远没有结束,包括中共的战略得与失。美国的一些战略分析人士认为,洞朗事件给人们提供了洞悉中共的胁迫策略以及这种策略如何可能被挫败的有趣例证。在他们看来,中共对这次事件的处理将会给南中国海争端等问题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共与印度在洞朗地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对峙在中共主办金砖峰会一个星期前终于结束了。
印度观察人士:印度赢了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员热吉(Abhijnan Rej)认为,尽管双方似乎找到了可接受的保留面子的处理方式,很明显的是,印度赢了:洞朗高原的现状得以恢复,中共的推土机现在撤出了这一地区。印度方面的这些核心要求得到了满足,尽管它先撤军了,而撤军满足了中共方面的一个关键要求。
对峙以中共完败收场?
中国的评论人士邓聿文认为,综观各方信息,这次洞朗对峙,基本以中共完败收场。他说,与印度直接以行动宣示不一样,中共嘴上狠话讲尽,但却没有实质行动跟进。在他看来,中共的这种威慑模式对付小国或许奏效,但在洞朗危机以及韩国部署萨德的问题上就根本不起作用,长期来讲,既不能威慑别人,反而损害国家形象。
刘亚伟:避免了一场没必要打的仗是完胜
不过,美国卡特中心中共项目主任刘亚伟博士则认为,中印之间的这次对峙能以和平方式解决比什么都好。他认为,避免在最不该发生战争的时候与对手打仗是完胜。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不管是从天时地利人和还是武器装备,还是老百姓的这种关注,在今天这个时候,为了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什么地方的领土争端去打仗,我觉得挺可笑的。最后没有打,不管是谁说我赢了他输了还是怎么样,我觉得,没有发生战事,对中国、对印度、对世界都是一件好事。”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也认为,这次对峙的结束是中印两国理性外交的胜利。他特别批评了要对印度强硬来保持对其他国家的威慑作用的看法。
这位著名的中共问题专家在接受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正角评论的采访时说,“对于强调要对印度强硬,以此来保持对周边国家威慑的说法,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该强硬到什么程度?我们当然需要强有力的回应,但是强有力的回应不代表过度回应。”
中共对印度让步的战略得与失
“中美学者智库”的国际关系学者周方舟认为,中国在对峙中避免与印度发生战争有得有失。在战略上的得有:又一次避免了重大的战略误判和战略失误;避免了周边国家与美国结成战略同盟关系;避免了“一带一路”刚刚开始就遭遇重大挫折;有利于中共有效的集中重大的军事战略资源;为军改的顺利进行赢得宝贵的时间;避免了中国经济高速列车的减速甚至停摆;为中共下一个关系到国运的5-10年和平发展经济赢得时间和空间。
在他看来,中共也有不少战略上的失:一开始的战争威胁过于高调,以至于最后想和平解决时有点骑虎难下;在战略上暴露了中国经济的血液-石油过于依赖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这条生命线的软肋;暴露了“一带一路”的冒进和脆弱;在洞朗修建战备公路的决策缺乏深思熟虑,未能充分估计到印方的反应等等。
中共强制性策略的四个组成部分
美国的一些战略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事件给人们洞悉中共是如何使用胁迫策略以及这种策略如何可能被挫败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乔治城大学研究安全问题的助理教授麦斯特罗(Oriana Skylar Mastro)与兰德公司客座研究员塔拉普尔(Arzan Tarapore)在“礁石之战”这个就外交与国际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评论的平台上发表文章说,中共的胁迫策略一般有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强化对有一定程度事实上的控制地区的实际存在,像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岛;二是强制外交,即通过威胁或是有限的军事行动加上外交努力来迫使其他国家改变政策或是行为;三是使用法律言辞与原则,以显示其立场的正当与合法性;四是利用政府控制的媒体来凸显它的叙事方式并发出威胁。
中共以往的胁迫性策略这次没起作用
但是这两位分析人士认为,在洞朗对峙的问题上,中共的这套惯常做法没起作用,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印度对中共在该地区修路做出的出乎意料的快速和强势反应。他们指出,印度没有像美国或是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那样只是简单的对中共表示不满或是威胁要惩罚中共,而是通过阻遏中共对有争议地区进行实际控制来挫败中共的强制性做法,通过不让中共改变现状而制造了符合其战略政策的僵局。
从洞朗对峙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他们认为,现在就从洞朗危机中得出明确的经验教训还为时太早,但是一些政策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中共在领土争端中的行为更可能受到拒阻而不是惩罚的威胁的遏制;二是拒阻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这种做法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三是中共同意脱离接触显示,北京在危机中的立场可以是灵活的,也许会对强势的反胁迫做出反应;四是洞朗协议告诉我们,当中共在面对一个比它弱得多的对手时,比如不丹,一个比较强的第三方,例如印度,采取行动才会遏制它。
马斯特罗与塔拉普尔认为,洞朗事件不仅对印度自己的边界争端带来影响,而且也对好几个东南亚国家和美国也会带来影响,因为它们都要对付中共扩大其控制与影响力的企图。
什么事情都可以外交解决
卡特中心的刘亚伟认为,菲律宾、越南或是其他国家比较容易从这次事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与中共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中要学习印度,不大喊大叫,但坚持不撤,从而迫使中方做出让步。但是他认为,做出这种结论也不是很成熟。
他对美国之音表示:“首先,洞朗那个地方的问题与南海的事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事。加上中共和印度过去有过那么一场战争。”
刘亚伟认为,其他国家应该从这个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什么事情都是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的。
对峙结束,但中印矛盾会持续
分析人士指出,中印在洞朗地区爆发冲突的风险减退了,但是两国的边界争端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中印整体关系仍然充满各种问题。
尽管印度这次成功的打了中国即将主办金砖国家峰会这张牌,而且印度总理莫迪也会参加9月3号在中国厦门举行的这次峰会,但是北京与新德里之间长期的争斗使人们对两国是否能够在这次峰会上进行有意义的合作存有疑问。
来源:美国之音
via 美观察家从洞朗事件看如何应对中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